那茶那禪那光陰,這個標題是盜用了作家雪小禪的那蓮那禪那光陰的,在這里之所以把蓮改成了茶是因為我對蓮沒有過多的研究,而茶卻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卻也有了些許的感悟。也許從表面上看,蓮與禪更有關聯,像是菩薩佛的都喜歡坐于蓮臺上,而茶則不然,沒聽說過那個菩薩羅漢佛的嗜茶如命,當然,這個嗜在此用的很是不好,佛法講求緣法,貪心重了,倒近于魔了,其實我一直有點疑惑的,很多人為了成佛而舍此舍彼,苦苦追尋,豈不早入魔道了?心懷慈悲,緣起緣滅,皆隨自然,豈不更近于佛?
蓮與禪的關系我知道的甚少,就不再贅述了,說說茶吧,雖然茶和禪表面上好像關系不大,實則不然,茶本身就是一禪。《心經》上講觀自在,茶便是是對此最好的闡釋,正如地藏王菩薩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茶不也如此么,靜靜地一沖,便是一禪,朝朝暮暮,無心著飲之棄之,有有心著品之惜之,不就是一種緣法嗎。不僅如此,各茶更有各茶的緣法,拿面前的這杯明前金壇雀舌來說吧,光是觀其色就別有一番風味,入口更是極淳極嫩,大有反濮歸真,大智若愚的意境。老子云:恒德不離,復歸于嬰兒。如能長褒赤子之心,怕也是對此茶最好的禪語了吧。佛語常云: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為人生七苦,六祖惠能禪師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若真能心中空靈,何必處處憂心呢,人生而有命,皆受天顧,天猶不棄,人何自棄于身呢?
光陰猶如茶語,也是一禪,君不見春花,夏日,秋實,冬寒,適于自己的時節,便有自己的作為,春實自是無味,冬燥豈不惹怨?人生的苦悶便在逆天,在自己的春季沒有開花,卻盼著結實,垂垂暮年,卻又感嘆青春的無花,豈不哀嘆?心若有禪,便時時為禪,心若存佛,便人皆可佛,何苦勞于身不符實之役呢?年輕便去做年輕的事情,暮年便去為暮年的情趣,生而一世,便如杯茶,用心去品,便解其中禪味,只做解渴而牛飲,便是再好的茶,也便似枯枝敗葉,惜之,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