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是指1910年日本并韓至今,值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這個時期,中華茶文化承清末茶文化的衰微,一直持續,直到“文革”跌入最低谷。上世紀 90年代起,中國茶文化開始復興。
在現當代,中國茶文化對韓國茶文化幾無影響,韓國茶文化走著一條獨立發展的道 路,并在近年來,對中國茶文化產生積極的影響。
韓國在日本統治下,全國47所高等女子學校中的大部分學校中都開設了茶道課,但茶文化發展緩慢。1945年光復后,茶文化復蘇,飲茶之風再度興盛,韓國的茶文化進入復興時期。韓國茶人出版了《韓國茶道》 (1973),建立了茶道大學,創立了多種茶文化團體,近年又創辦了《世界的茶》雜志。
近十多年來,中韓兩國茶文化交流頻繁,韓國“茶學泰斗”韓雄斌先生不僅將陸羽《茶經》翻班譯為朝鮮文,還積極收集茶文化資料、撰述中國茶文化史,奠定韓國茶文化向中國尋根的觀念;百歲茶星、韓國茶人聯合會顧問、陸羽茶經研究會會長崔圭用先生,早在1934年就到中國并僑居8年,深入中國主要茶區,曾來到安徽蕪湖。他潛心致力于中韓茶文化的研究,已逾半個世紀,出版了《錦堂茶話》、《現代人與茶》、《中國茶文化紀行》等書,翻譯了明代許次紓的《茶疏》和當代莊晚芳的《飲茶漫話》等書。崔圭用先生特別重視與中國茶文化界的交流合作,90高齡后,仍四次來中國,令人敬佩。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