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茶展流變史,所謂「茶藝文化展」是指茶與相關文化的展覽。最具代表性的是 一九九一年八月至十二月的「基隆茶文化展」。這是臺灣展出時間最 長、內容最豐富的一次茶文化展。內容包括長期陳列三展:茶葉產制 展、茶具文物藝品展、品茗空間展,以及動態(tài)展則包括開幕茶、中秋 茶宴、教師茶宴、重陽茶宴、泡茶示范、茶食品嘗會等,并開設茶文 化研習會、達樂花園野外品茗、并出版專書。這次茶文化展算是當代 茶藝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所謂「茶藝流變展」,是指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淵源流變展示出來 。這種傳統(tǒng)茶文化展極為罕見,目前為止,只有民國七十七年由劉漢 界策劃,臺中茶聯(lián)主辦的「中國茶文化展」。該次展覽在臺中文化中 心舉辦。主題依茶藝歷史的演變分為漢魏六朝的芼茶、唐代的煮茶、 宋代的點茶、明清的泡茶,以及閩南的工夫茶、臺灣茶藝等六大類型 展出。所用的文物史料是以張宏庸的《茶藝》一書為主要依據(jù)。
「茶與相關藝術展」主首見于一九八六年黃永川的「中國茶花展 」。當代研究茶與花的關系著作始于張宏庸的《茶與花》,而黃永川 更進一步研究中國茶室之花、其中的「茶伴花來」展算是經典之作。 會場有一品茗空間設計,是沈甫瀚的杰作、數(shù)十件茶室之花名作,則 是來至花藝界的大作、會場并制作花茶、品嘗花茶點心,算是茶藝與 花藝的結合。 僅管當代茶展相當蓬勃,但是往往太流于形式化,每次個展的特 色不足。宏庸認為當代茶展可以陳列展出的新事物還是很多,例如主 題展、茶人展、流變展、茶書展等,都可以豐富當代茶文化的內涵。
一、主題展:有關主題展可以研究與茶關系密切的相關文化。諸如: 茶與花、花與酒、茶與香、茶與禪、茶與書法、茶與繪畫、茶與音樂 、茶與舞蹈、茶與飲食、茶與服飾、茶與建筑等等,都可以開發(fā)出內 容豐富的茶展。舉例來說,一個茶與酒的專題可以從中外傳統(tǒng)的名茶 、名酒的展示與品嘗、茶酒器、品茶空間展、茶酒文物、茶酒經典展 等配合。并且收錄茶酒文學,比較茶酒異同。如此一來,文化內涵必 定相當豐富。
二、茶人展:有關茶人展是指以茶人為主的茶展。舉例來說,可以在 朱子的生日或忌辰時,舉辦朱子的文物展、舉辦中國民間的社會茶禮 ,宋代的點茶法。也可輔以演講詮釋朱子的人格與茶人風范,如此一 來,必可尚友古人,以古為諍。
三、流變展:有關流變展是指以茶文化類型為主的茶展。可以包括三 條主線:歷史流變、階級沿革、邊疆茶藝。所謂歷史流變是歷代飲茶 法,其中包括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點茶法、明清的泡茶法。閩粵的 工夫茶法,近代的臺灣茶藝、大陸茶藝。所謂階級沿革是指中國各階 級的特質與流變,包括文人茶、禪師茶、富貴茶、社會茶、仕女茶、 江湖茶、富商茶、兒童茶、江湖茶(秘密社會的茶文化)。所謂邊疆 茶藝是指各族之間的飲茶法,包括維族的奶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 的奶茶、傣族的竹筒茶、拉祐族的竹筒茶、納西族的龍虎茶、傈傈族 的雷響茶、布朗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苗族的油 茶、侗族的油茶、回族的罐罐茶。每種都類型都能呈現(xiàn)出中國茶文化 的多面性。
四、茶書展:有關茶書展方面。茶書展原則上可以單獨展出,也可以 配合其他展示。例如以茶書為主的茶展可分為中國古典茶書展、中國 近代茶書展、中國當代茶書展、日本茶書展、韓國茶書展(或合為東 方茶書展)、西方茶書展。以茶人為主的茶書展可以是:陸羽茶書展 、蔡襄茶書展、諸岡存茶書展、岡倉覺三茶書展。以流變?yōu)橹鞯牟钑?展可以是唐代煮茶茶書展、宋代貢茶茶書展、明清代泡茶茶書展。不 論何種展示,都是相當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
因此,如果說茶文化的活舞臺是辦茶展,那么有聲有色的茶展, 正可以使主辦者精研茶文化,使觀賞者吸收茶文化,透過茶文化的知 性之旅,當代茶人得以洞悟、潛沈,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