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茶因產桂平西山而得名。桂平西山濱臨潯江,著名的乳泉流經茶園旁,泉潤霧攏,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
歷史:它起源于唐代,到明代已聞名兩廣和湘、閩等地。據《當州府志》記載:“西山茶,色清綠而味 芬芳,不減龍井。”相傳,西山寺僧尼由江南引進茶樹種子,使這里出產西山茶。西山茶炒制技 藝精湛者仍為西山庵院尼姑。后來由于管理不善,西山茶瀕于滅絕,1949年寬能法師受釋巨贊 法師引薦,來到桂平縣西山主持佛教事務,同時與新出家的釋昌慧法師一起,在棋盤石、洗石庵 等地開荒種茶,使西山茶獲得新生。
西山茶從茶樹的種植,施肥,采摘的時間,到炒制的溫度等,都十分講究。一般從二月下旬至三月初開始采茶。采茶一直到十一月。西山茶要經過攤青、殺青、炒揉、炒條、烘焙、復烘等六 道工序制成。攤青即將鮮茶葉薄攤于竹匾上,置放陰涼處。炒條則用“小鍋定型”;烘焙采用置 有五層焙篩的焙爐。先制成毛茶,再經復烘方成品。葉嫩條細,苗鋒顯露,色質青黛而呈光澤,湯液碧綠而清澈透亮。
1987年和1984年兩次被評為全國名茶,1984年,西山茶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展出;1986年,西山茶以“色澤翠綠烏潤,湯色碧綠清澈,滋味甘腴,幽香芳芬,口齒流香,泌人口脾”評語,以總分96.6分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1986年,西山茶送新加坡博覽會和日本名古屋中國名茶展覽會展出。 1988年,西山茶在廣交會上被日商訂購2000公斤。1990年,“棋盤石”牌西山茶被商業部再次評為名茶。1991年,西山茶在杭州國際茶文化博覽會授予優品獎。1998年,參加北京國際名茶、茶文化展覽會,經專家評審榮獲名茶“推存產品”。 1999的參加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榮獲“名牌產品”。 2000年度榮獲廣西區“優質產品”稱號。2001年榮獲“中茶杯”二等獎。主要產品有“棋盤石”牌西山茶、西山白毛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