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每款普洱茶的味道都不一樣。沒有完美的普洱茶,卻有完美的茶藝師。任何一款茶都有優點與缺點,好的茶藝師在泡茶的過程中,能夠揚長避短。使喝茶的人在喝茶的過程中感受到茶葉最好的一面。
若按葉形來區分口感,茶芽味重,但不耐泡。茶梗味輕,但極其耐泡。都說古樹茶相比臺地耐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古樹茶的采摘茶梗相對多些。
行家在沖泡一款普洱茶之前,往往會仔細觀察整個茶餅的外觀。除了看條索是否分明,更重要的是看芽頭與葉片、茶梗三者之間的比例。高手心中都有一桿秤,觀察完茶餅之后考慮泡茶的水溫,以及出湯的速度。
新人一定要注意,茶餅是否存在撒面的情況。現在有的奸商會在茶餅表面用比較好的原料,內部實則是大眾貨。這樣的茶在喝的過程中,味道會有非常大的差異。解決方法是,從茶餅背面開始撬茶,撬的過程中按照斷面去撬,這樣就可有效避免被撒面茶欺騙。
在喝茶的過程中,第一次沖泡就用最標準的方法。這樣可以確定大產區,主要是易武、勐海、臨滄、景邁這樣的地區。至于原因么,既然寫著老班章的綿紙里包著的都不一定是老班章,光看綿紙說上當就上當了。別覺得知名品牌不會有問題,反正我是碰過寫的是冰島茶,但怎么喝也喝不出冰島味的產品來。
既然大產區確定了,那么根據芽頭、葉片、茶梗的比例來泡茶。芽頭多的茶在洗完茶之后,水溫要低些。出湯是否要快,看葉片的比例,葉片比例高,那出湯要快。茶梗比例高,出湯要慢。
現在還有一種橡筋茶,這類產品是芽頭與茶梗的組合。以滋味厚重,回味悠長著稱。沖泡這類茶葉要注意一點,前快后慢。因為芽頭不耐泡,茶湯到后面基本都是茶梗的味道,但是這類茶一般用料都比較考究,所以韻味會很醇厚。不掌握沖泡技巧,是很難喝到這類茶的精髓。
原理雖然易懂,但是泡茶還需反復練習。先拿口糧茶練手,再去沖泡好茶,方不會暴殄天物。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