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傣族是一支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歷史悠久,傣語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族傣語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動亦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
潑水節實為傣族的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后十天左右)舉行,為期三至四天。
一、起源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于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源于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后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色彩。
二、傳說
關于潑水節的來歷,有這樣兩個生動的傳說: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區出現了一個殘暴的魔王,他無惡不作,到處燒殺搶劫,弄得莊稼無收,人心不寧,民不聊生。人們受盡了他的殘害,對他恨之入骨,可是誰也無法殺死他。
魔王已有6個妻子,可他仍不滿足,又搶來一個美麗聰明的姑娘。這7個姑娘們看到自己的同胞過著悲慘的生活,決心找到消滅惡魔的辦法。聰明的姑娘們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卻不露聲色,裝著與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從外面搶回來許多財寶和奴仆,她們趁魔王高興不備時試探問清了用魔王頭發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靜,趁魔王睡著的時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頭發,勒住魔王的脖子。頃刻間,魔王的頭便滾在地下,可是頭一著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將釀成災禍,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但是,魔王的頭滾到哪里,哪里便發生災難,拋到河里,河水泛濫成災;埋在地下,到處臭氣沖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著才平安無事。
為免除災難禍害百姓,姑娘們便輪流抱著魔王的頭,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們輪換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懷著對姑娘們敬佩的心情,給抱頭的姑娘潑一次清水,以便沖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憊,作為洗污凈身的一種祝福。
后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婦女,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另一個: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
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了,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索性一頭撲到江水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長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間,相互用青松蘸水灑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潑灑,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
這項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那就是潑水節。
三、主要活動
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于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潑水還有講究.分為文潑和武潑.
潑水節的內容,除潑水外,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斗雞、跳孔雀舞、白象舞、丟包、放高升、放孔明燈等民俗活動,以及其他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
1、潑水節"祝福":浴佛
在"麥日",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
2、潑水節"愛情":丟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丟包那天,姑娘們極盡打扮之能事,然后打著花傘,提著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伙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小伙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