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心中都有一片對自然之樂的向往,特別是在內心被城市化浪潮不斷沖刷之后,山林之中仿佛有一種對你我靈魂的召喚。但時人去到自然,僅止于對風光優美發出的感嘆,實乃可惜。古賢曰:『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游』,心性的品悟,方是蒙受自然之恩最好的方式。禪境之美,便是天地大道的一種表現形式。
天臺山國清寺,意趣有別與其它寺廟,少了煙火氣。寧靜幽然中,心中隱約若有所得,忽然憶起昔人所言:『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佛學中對于自然的品悟,值得借鑒。
古代有位通達佛理的大文人——王維,字摩詰(維摩詰為印度佛教中人物),世稱『詩佛』。他描寫自然的詩句中,往往參有佛光禪影的哲學,并不斷為后世文人所稱頌和效仿。在他看來,一草一木,都是心性所住。
京都法然院
最是僻靜的庭院
法然院
坐落于銀閣寺附近
建于1680年
發祥于日本凈土宗祖法然修行的草庵
哲學之道上最古樸幽靜的寺院
茂密陰翳的參道
將寺院和塵世隔絕
拾級而上
當鋪路石大道慢慢變成砂石小徑
便到了寺院山門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