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唐代高僧善會和宋代高僧圓悟,都曾在夾山寺講經說法,普度眾生。在唐代,僧人飲茶已成風氣,夾山寺的開山祖師善會講禪說法,悟出了“茶禪一味”的真諦。朝代更迭,宋代高僧圓悟潛心研習茶與禪的關系,以禪宗的觀念和思辨來品味茶的奧妙,著書《碧巖錄》并揮毫寫下了“茶禪一味”四字。
佛教認為,茶有三德:一為提神,夜不能寐,有益靜思;二是幫助消化,整日打座,容易積食,茶可以助消化;三是飲茶能夠“不發”,就是指可以抑制欲性,令人平心靜氣。僧人還通過飲茶意境的創造,把禪的哲學精神與茶結合起來。
陸羽的摯友僧人皎然,就是一位愛好作詩飲茶的僧人,號稱“詩僧”,又可稱其為“茶僧”。皎然幼年出家,專心學詩,曾作《詩式》五卷,推崇其十世祖謝靈運,中年參謁諸禪師,得“心地法門”,他是把禪學、詩學、儒學思想三位一體來理解的。
“一飲絳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碗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煩惱”。故意去破除煩惱,便不是佛心。“靜心”、“自悟”是禪宗旨,皎然把這一精神貫徹到中國茶道中。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