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活佛達賴、班禪,普通藏民無一例外都有飲茶的習慣。不論是遠方來客,還是常來常往的友人,只要一踏進藏民家門,主人就會恭敬地端上一杯沁人心脾的酥油茶,然后才寒暄議事。
民主改革前,藏族人民以食牛、羊肉和酥油等高脂肪食物為主,而茶具有消食解膩的功能,正好迎合了藏民的飲食習慣,而且飲茶還可為身居世界屋脊的藏族同胞提神醒腦、緩解低壓缺氧癥和預防高原疾病。于是,藏族同胞在日常生活開支中,首先考慮到的是購置茶葉和酥油。
云南背靠青藏高原,是西藏的近鄰,又盛產茶葉,滇茶以其濃、強、鮮著稱于世,備受藏民青睞。云南藏銷茶有天時地利之優,歷史悠久。唐代樊綽所著《蠻書》中記載:往往有吐蕃至賧貨易,云此山有路,去贊牙不遠。南宋《續博物志》載: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說明滇茶藏銷歷時1000多年。進藏茶葉北走麗江、中甸、阿墩子(今德欽)、芒康到拉薩。每年銷往西藏的滇茶超過2500t,從清康熙到同治年間,滇茶銷往西藏歷時200余年,盛行不衰。
歷史上藏商馬幫每年來去一次,冬春到麗江向官府買得茶引才能通關進入普洱、思茅、佛海、下關茶區購茶。盛夏回到拉薩,往返超過5000km,路途漫長。沿途山高谷深,氣候多變,行走在崇山峻嶺中的趕馬人必須膽大心細,否則,一時的疏忽將導致人仰馬翻,墜入萬丈深淵。因此,走此路的茶商,除強悍勇頑的藏族馬幫外,滇西茶商是不敢涉足的。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