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茶葉來說,國人使用的途徑或目的包括:泡茶作為飲料喝,這是最基本的用途。還有的加入到食品中使用,最普遍的莫過于“茶葉蛋”;同時,對于各種的茶,經常飲用,往往還有一些不同的保健和醫療作用。
例如,經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綠茶含有機化合物450多種、無機礦物質15種以上,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綠茶中的這些天然物質成份,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再如,紅茶可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腫,并強壯心臟功能。
對現代人來說,常飲茶的保健、理療作用基本是了解的。作為茶的理療藥用作用,最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秦漢前,基本上是茶的藥用時期。《神農本草經》說:“茶葉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神農食經》說:“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華佗《食論》說:“苦茶久食,益意思。” 等等,當時的記載彌漫著以茶為藥的種種經驗之談。
魏晉以后,茶的功能已逐漸轉移到飲料上,但人們還是念念不忘它的藥用功能。陸羽《茶經`一之源》曰:“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在《七之事》一節中,他又引經據典,指出茶具有益神省腦、輕身利尿、解毒療瘡、治小兒驚厥等效用。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說得更干脆,也更玄乎,說茶為“萬病之藥”。明代錢椿年撰、顧元慶校的《茶譜》說得比較全面合理:“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
古人憑長期的實踐、觀察,了解了茶葉的藥用功效,而現代人則借助現代科技,通過分析茶的成分,認識茶的藥理功效。而對于現代人來說,為了得到健康的體魄,選擇合適的茶來飲是重要的,但比這更重要的是:通過慢慢品茶,體會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平和自己的心態,使自己保持平常的心,才能更有利于健康;相反,既使常飲用高級茶,但總是患得患失,心情憂郁,則是茶的藥理功能大大減弱,甚至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