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待客始見于晉代,既點茶又設湯則始于宋初。 「客來敬茶」的意義和作用, 莊晚芳教授言:一是洗塵;二是致敬;三是敍舊;四是同樂;五是互愛;六是祝愿。 這是中國自古以來待客的傳統禮節。
晉代王濛用「茶湯敬客」 、陸納用「茶、果待客」 、桓溫用「茶、果宴客」 , 宋杜耒〈寒夜〉詩云:「寒夜客來茶當酒」 ,說明中國人歷來有敬茶待客與重情好客 之風尚,至元代則更為普遍且禮儀化。
以茶待客
古禮客至敬茶,客去敬湯,已成固定習俗。 據北宋中晚期人朱或《萍洲可談》記 載:
茶見于唐時,味苦而轉甘,晚採者為茗,今世俗客至則啜茶,去則啜湯。湯取 藥材甘香者屑之,或溫或涼,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客至則設茶,欲去則設湯」,是宋代「上自官府,下至閭里,莫之或廢」的習俗。 此送客之俗,已成了約定俗成的「客禮」,為元人在日常生活中奉行。如馮子振小令【正 宮•鸚鵡曲】〈南城贈丹砂道伴>:
長松蒼鶴相依住,骨老健稱褐衣父。坐燒丹忘記春秋,自在溪風山雨。 有人來不問親疏,淡飯一杯茶去。
任昱小令【中呂•普天樂】〈花園改道院>:
富貴浮云流光快,得清間便是蓬萊。門迎野客,茶香石鼎,鶴守茅齋。
孫周卿小令【雙調•水仙子】〈山居自樂>:
數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兒孫自種桑麻。親眷至煨香芋,賓朋來煮
嫩茶,富貴休夸。
朱庭玉套數【大石調•青杏子】〈歸隱>:
【還京樂】:不羨穿紅騎馬,淮便玩水觀霞。自去攜魚換酒,客來汲水烹茶。
王舉之小令【越調•天淨沙】〈過長春宮>:
壺中霞養丹砂,窗前云覆桃花,塵外誰分歲華?客來間話,呼童掃葉烹茶。
以上五首茶曲所描述,說的是民間鄉村待客和隱居鄉村文人待客的禮節。元曲中 為數頗多的各式「客來敬茶」方式的描寫,呈現元人殷勤好客的民風,反映出的是:一、 茶在元代社會生活禮儀的重要性;二、茶文化所蘊涵的和諧精神;三、當時人們的倫理、 情操和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