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樂山現名基諾山,是六大古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慢撤)之首,位于基諾族鄉內,而基諾族鄉人口中主要是中國最后一個民族基諾族,基諾族至今仍保持著濃厚的原始茶文化。
據資切老爹介紹,基諾族鄉這里的普洱茶叫“攸樂茶”。相傳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攸樂山設立普洱攸樂同知,在司土寨修建攸樂城,征收普洱茶葉。由于派駐當地的官員赴任路途遙遠、水土不服,而當時攸樂山相對比較落后,赴任官員中瘧疾流行,便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撤攸樂同知,將普洱收購點移往思茅(現屬于云南省普洱市)。
雖然收購點移至到思茅,但至今,攸樂山上的古茶樹仍然繁衍茂密。據悉,在基諾族鄉,保留下來的古茶樹有4200余畝,樹齡都在8001200年之間。
基諾族飲茶方式獨一無二吃、飲、煮、烤樣樣俱全
由于茶葉發現歷史悠久,基諾族的飲茶方式相當特別,吃、飲、煮、烤樣樣俱全。“基諾族的飲茶方式除了眾所周知的普通茶葉沖泡方式之外,還有涼拌茶、竹筒茶、包燒茶等”,資切老爹說道。
“涼拌茶可以說是基諾族先民的獨創。做法簡單,山民們在野外勞作休息時,砍一節粗大的竹筒,橫剖兩半作容器,再采下新鮮的茶葉,適當揉碎后放入容器,注入適當的山泉水,加入鹽、辣椒、大蒜等佐料拌勻后即成茶菜湯。此外,還可以將野獸干巴或螞蟻蛋、野菜、蘑菇、煮熟的蟹或紅尾巴魚等與茶葉一起,沖成涼拌茶”。當說到螞蟻蛋涼拌茶時,老爹很滿足地表示,每年到采茶的季節,都會心心念念想吃這道菜,“而今,涼拌茶又有了新吃法—紅豆煎茶,將干茶葉、煮熟的紅豆和面粉用水沖泡,別有滋味。這也是在祭祀的時候,常備的一道菜。”
除了涼拌茶外,基諾族還有一種特別的喝茶方法—竹筒茶。“我們爺爺輩那時候,用竹筒煮茶,就是在竹筒中放入茶葉和沸水,煮一下。竹筒本身帶有天然的香味,用其泡茶會特別香,并略帶甜味”。說著說著,資切老爹便拿出了家藏的竹筒茶來,“以前,是在竹筒里泡茶,而現在,我們有一種茶,就是在竹筒里壓制成型的。雖然工序相當復雜,但是竹筒本身的香味會帶入茶里,特別好喝”。
包燒是基諾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燒菜方式,其中,最著名的屬包燒肉了。然而,基諾族把這種方式帶入到飲茶方式中,形成了包燒茶,即將野生的芭蕉葉子把新鮮的茶葉包起來,用火烤,然后再泡茶。“包燒茶由于吸收了芭蕉葉的香味,喝起來特別香,”資切老爹說道。
生態茶園美麗基諾
基諾族生活中離不開茶葉,自然,茶樹的種植面積也是相當大的。而在種植茶葉的同時,基諾族人民也不忘環保。基諾族認為萬物都是神靈,因此,從古至今他們都秉承著這樣一種環保理念。他們受惠于大自然,也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資源。“茶葉是一種警示作物,看茶葉便可知是否有環境污染”,基諾族鄉白蘭鄉長自豪地表示。
而基諾族在種植茶樹的時候,同時會在茶樹周邊種植一些香樟木。“香樟木的香味與茶葉的香味相融合,別具一格”,資切老爹說道。
基諾族擁有歷史悠久的攸樂古茶山,以及獨特的飲茶方式,就像是一個活化石般的存在,反映了從古至今的攸樂古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