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學習,遣唐使是重要的媒介,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都傳到了日本,對日本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日本向中國學習的過程中,佛教徒的作用不可忽視,對茶飲的傳播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公元742年,鑒真和尚在日本僧人榮睿和普照的邀請下,以55歲之身,五次東渡失敗后雙目失明,終于東渡成功,受到了日本的歡迎。鑒真和尚的東渡也將飲茶的風俗帶到了日本。
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海空西渡來中國學佛,歸國時帶了中國茶籽,種于日本近江臺麓山地區,并建立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園——日吉茶園。
1168年,南宋時期,日本榮西和尚,于浙江天臺山萬年寺,拜禪宗法師虛庵懷蔽大師為師,專心學習佛法。南宋時期中國飲茶之風濃厚,對榮西產生了深刻影響,榮西在鉆研佛法的同時,也精心鉆研茶學。
榮西于1191年7月回國,帶有大量茶樹的種子。榮西回國后,除了自己在筑前、肥前兩國交界處的背振山一帶,播下了中國茶樹種子外,還將茶籽送給山誠國的惠明上人。惠明上人,在尾山(即日今之宇治)中播種了茶種。宇治后來發展成為日本的著名產茶地。
榮西回國后,還將從中國帶回去的巖山茶送給了正在患糖尿病的鐮倉幕府的將軍源實朝,并為其講了吃茶養生之道。源實朝將軍按榮西指點吃茶療養,從而恢復了健康。榮西同時著有《吃茶養生記》,為日本首寫茶學的書籍。
自此日本的飲茶之風漸興。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