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期的飲茶習俗介紹如下:
皇家御制:映照時代風尚和盛衰
一個時代的盛衰,從日用的小物件上就可以看出來,即使皇家御制也不例外。
晚清時期,瓷都景德鎮(zhèn)的風光已大不如前,在瓷器的風格氣韻上,也呈現(xiàn)出明顯的晚清特點。而咸豐一朝,清王朝面臨內(nèi)憂外患的統(tǒng)治危機,太平天國在各地如火如荼,官軍和起義軍在瓷都景德鎮(zhèn)交戰(zhàn),把咸豐帝的御窯場也給毀了,直到同治三年才恢復(fù)。而咸豐繼位時,并沒料到御窯場會毀于戰(zhàn)火,也就沒急著大張旗鼓地做瓷器,倆原因疊加,直接造成咸豐一朝瓷器的稀少。
在永樂秋拍預(yù)展亮相的“清咸豐竹石芭蕉圖玉壺春瓶”,是難得的咸豐官窯青花瓷的精品,估價為150萬—180萬元。瓶身上疏密有致地畫著修竹、山石、芭蕉和蘭花,表現(xiàn)了一種落寞傷感的文人情懷,也暗合了那個時代的大背景。
咸豐以前的道光朝,也不是一個太平年景。不僅鴉片戰(zhàn)爭的硝煙讓整個清王朝惶恐難安,其時中國瓷器的海外市場也已凋敝,割地賠款讓國力衰微,而道光帝又以儉樸著稱,對瓷器的燒造控制很嚴,因此道光朝出產(chǎn)的瓷品非常少,精品更難得一見。“道光粉彩皮球花紋蓋碗”一套八件,估價220萬—280萬元,最初裝在一個木盒子中。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專家部主管戴岱介紹,其時放瓷器的木盒外形雖然普通,但和故宮放瓷器的盒子是一樣的,這意味著這些蓋碗很可能是宮里賞賜出來的東西。
“這些蓋碗是飲茶用的,只在北方地區(qū)流行,因為當時南方潮汕地區(qū)流行的是喝功夫茶的小壺,但它一直沒進入北方。”戴岱表示,這種蓋碗在當時的宮廷和顯貴中非常流行,為此還專門形成了一套喝蓋碗茶的禮儀。
雖然本文中沒有直接介紹清末時期的飲茶習俗,但是從當時使用的器皿、茶具可以看出那時候的國人對茶的重視程度,對茶道的尊重,也彰顯出那時候的奢侈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