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茶馬古道由蒙古到俄國直至歐州,行程萬里,影響全世界的飲食文化。其源頭和時間則爭論不休。有三種說法:其一是福建五夷山。其二是湖南安化。其三是湖北羊樓洞。福建五夷山在明代萬歷年就由晉陜茶商經營由漢口到蒙古已成定論。湖南安化也找到論證。只有羊樓洞僅以因為擁有最早青磚茶在清中期也經由漢口到蒙古勉強成為萬里茶馬古道之一。它在明代好像沒表現。 可是萬里茶馬古道是怎么形成的?又有誰去追問過嗎?我們尋到源頭,才發現早在明代,這條路就形成了,這一切都是因為明代中期“隆慶和議”之后,蒙古與明朝和好,成為中國的附屬國后,開展”互市”的結果。以緊鄰蒙古的張家口為代表,當時明政府還在市場專設”茶馬司”。負責交易和征稅,川陜茶最開始是官茶,湖廣茶是私茶,可是湖廣茶質量好,更便宜而逐漸取代官茶,湖廣茶最開始是以走私形式出現的,最后才得到官方的認可。
我們看看以羊樓洞為中心的明代產茶地,無論其北咸寧柏墩和湖南安化均在明代萬歷年間,它們的產茶由漢口銷住蒙古。難道羊樓洞在明代不產茶嗎?明史明確記載,早在嘉靖元年,羊樓洞茶就已經大量銷往海外,然而羊樓洞鎮真正的發展也是從明代萬歷年開始的,那么明帝國在明代中晚期因為‘隆慶和議’在北與蒙古開市,南在福建漳州月港開海禁,創造了獨占全世界經濟三分之二的世界第一個資本主義萌芽超級帝國里面,以前就發達的羊樓洞茶貿易會不理不會,面對這樣難得的機會,會不為所動,毫無動靜嗎?
縱觀世界戰爭原因,都是因為搶奪資源和物品引起,中原肥沃的資源和產物有很多為外族所缺,到了明中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多次進犯中原,搶奪物資。明軍競無法抵抗,到了隆慶年間,一個在赤壁黃蓋湖出生的重要人物-方逢時出現了……方逢時出生在赤壁黃蓋湖。黃蓋湖通水路,上古以來,從江西到緊鄰湖南的羊樓洞,然后羊樓洞到新店入水,再經黃蓋湖進入赤壁長江。然后經長江至漢口,這條路線直至民國沒有改變。方逢時祖上在這片擁有著名‘巴陵大盜’的土地上與官府長期聯手捉拿盜匪。也許因為上輩的原因,方逢時在軍事政治上擁有卓越的能力。嘉靖四十一年,任廣東按察司兵備副使。 當地社會動亂不安,海盜倭寇不時襲擾。方逢時既用奇謀妙計,督促與戚繼光并稱‘俞龍戚虎’的俞大猷在嘉靖四十三年徹底消滅倭寇,使南方得以平安,潮州、惠州的富紳積極給方逢時建生祠。
隆慶年二年,方逢時被派往對抗蒙古的北方,隆慶四年,方逢時被改為巡撫大同。當時的大同面對的是強悍的俺答,俺答在嘉靖二十九年發動的‘庚戌之變’曾長驅直入攻入北京,甚至到達河北保定,燒殺搶掠如無人之境。大同之地在這時候更加如同他家,隨時搶掠,無人敢擋,所以俺答對于剛剛到任的大同巡撫方逢時毫不在意??墒前炒鹆⒖叹驮谕h堡、靖鹵之地受到了方逢時的打擊。隨后俺答發動十多次攻擊,均告失敗。俺答發現這是一個與以往絕對不同的對手。此時俺答的孫子漢那吉因為與俺答爭奪蒙古美女‘三娘子’(此女此后統領蒙古土默特部數十年,對蒙古和漢民族友好關系的發展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失敗后,怕俺答報復在隆慶四年九月三十日,向方逢時投降,方逢時將其收留上奏,詔任把漢那吉為指揮使、阿力哥為千戶。畢競血濃于水,同年十月五日,后悔了的俺答害怕孫子漢那吉被明朝迫害,集二萬大軍前往大同討要孫子漢那吉,可是發現漢那吉被明朝封了官,才發現方逢時是個心胸廣闊的人,于是提出與明朝‘互市’。方逢時家在父輩發家后買下了大半個嘉魚縣城,當然知道其中好處多多,逐與總督王崇古商議與俺答締結友好并且‘互市’。王崇古本來就是晉商世家,更加拍掌叫好。于是,方逢時連夜上疏,請封俺達,由于高拱,特別是與方逢時至交的湖北老鄉張居正等人的支持。數天內就獲朝庭認可,皇帝朱載后贊同方逢時"臨機設策"。十月十一日,朝庭下詔,封俺達為順義王,方逢時進為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這就是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隆慶和議’。它打開了一條由晉商為主,把中國物資由蒙古通往俄國,直至歐洲,甚至全世界的萬里商路。隆慶五年正月,方逢時因為母親病危而回歸故里,直至萬歷二年,宣大總督王崇古入理京營,大學士張居正薦以方逢時繼任總督?;实壑祚粹x授方逢時宣府、大同、山西總督,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
此時的方逢時與俺答成了朋友,萬歷五年,方逢時奉詔入京,協里戎政。這時,有人誣告方逢時,以貢市"與寇同狎",議罷貢市。方逢時上疏力言:開貢市8年,俺達守約效貢,財貨通融,邊境安靖,人口日繁,宣府、五同、山西三鎮之歲貢銀由80萬兩減為27萬兩,且不再是以往"三軍暴首,百姓流離,城郭丘墟,冬糧耗竭,邊臣首領不保朝延"之局面,如罷貢市,失信俺達,"使一旦肆行侵掠,則前日之憂立見","后悔無及"。
可以知道方逢時是非常支持‘互市’的,這與張居正提出的‘厚農而資商,厚商而利農’的經濟觀點一致。明中睌,中國逐漸成為以經商貿易為主的世界上第一個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帝國就是因為擁有了一批這樣具有開拓思想的官員。
從萬歷開始,中國的各種物資開始頻繁的通過海運和陸運走向全世界,茶葉因為是北方少數民族最需要的必需品,更是不可缺少之物。萬歷五年從來不要茶的俺答向朝廷請開‘茶市’。萬歷八年,俺答向明宣大總督鄭洛提出:‘西僧甚多,常吃茶’,要求‘每年準賣一二千’。同時為女兒出嫁,希望鄭洛給予一些夷地不產的禮物,其中包括了‘好茶五百包’(鄭洛《撫夷紀略》)。緊鄰中原的蒙古土默特部部首領俺答在此時己徑開始認識到了茶的好處,開始討要了……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