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較早接觸到茶葉的歐洲國家之一,早在1636年首批茶葉就抵達了法國巴黎,這比英國最早接觸到茶葉的時間足足要早22年之久。但長期以來,法國人均茶葉消費量遠較英國為低。近幾十年來,法國悄然興起一股茶文化熱,茶葉消費量持續增長。目前,法國已是歐洲的第四大飲茶國家,人均茶葉消費量僅次于愛爾蘭和英國,和德國相差無幾。但學術界對于法國茶文化的關注卻較少,目前筆者尚未檢索到系統論述法國茶文化的論著。本文對法國茶文化的演變進行了初步考察,旨在引起學術界對法國茶文化研究的關注。不足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大革命爆發之前的法國茶文化 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前,法國的茶文化已經初步形成。這一時期的法國茶文化具有典型的宮廷貴族性。茶被視為一種貴族飲料,基本上只在宮廷和貴族等社會上層中流行。在普通法國人眼中,茶甚至成了法國王室的象征。
茶葉的早期輸入
1636年,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商人把中國的茶葉轉運至法國巴黎,法國人開始接觸到茶葉。法語中,開始有了“茶”一詞。由于茶最早是由荷蘭人轉運至法國的,因此法語中“茶”(the)和荷蘭語中的“茶”(thee)一樣,都源于福建廈門的閩南話“茶”的發音“te”。1700年8月3日,一艘名為阿穆芙萊特(Amphitrite)的法國船只,從中國運回絲綢、瓷器和茶葉等,拉開了中法茶葉直接貿易的序 幕。此后,往來于中法兩國,運送茶葉等貨物的船只逐漸增多。但這一時期法國的茶葉進口貿易尚未獨立開來,多是和其他貨物一起輸入法國的。1728年(清雍正六年),法國首次在廣州建立商業,從中國收購茶葉等貨物更為方便快捷。
社會上層接受飲茶
茶葉傳入法國初期,醫藥界曾一度反對飲茶。1648年,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巴黎醫生歸·巴丹(Gui Patin)說茶是不適于本世紀的奇物,而一些法國醫生卻認為茶葉中含有一些可能的醫藥成份,于是醫藥界人士展開筆戰。1648年,毛芮斯特(Monsieur Morisset)醫生曾撰寫一篇論文,宣稱茶葉具有精神上的興奮刺激作用。可惜,這份論文在他提交給巴黎大學之前,就被一些激烈的反對草藥的官員們焚燒了!
不久,飲茶有利于健康的觀點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約在1653至1666年間,法國神父亞里山大·德·科侯得斯(Aiexander de khodes)在所著的《傳教士旅行記》中,稱:“中國人之健康與長壽,當歸功于茶,此乃東方常用之飲品。”1657年前后,教育家塞奎埃(C.Seguier)、醫學家德雷斯·鳩恩奎特(Dthis Jonguet)等人也極力推薦茶葉,贊美茶是能與圣酒、仙藥相媲美的仙草。1685年,菲利普·西爾韋斯特·杜福爾(Philippe Sylvestre Dufour)出版了《關于咖啡、茶與巧克力的新奇論文》(the Traites Nouveaux et Curieux du Cafe, du The et du Chocolat)一書,這是在法國最早論述有關茶葉的書籍之一。書中稱贊茶葉是醫治頭痛及幫助消化的妙葉,它甚至可以當作處方箋來開。
在法國,最早接受飲茶的是皇室貴族。在茶葉剛剛輸入法國之際,由于價格昂貴,茶葉被視為奢侈品。飲茶的皇室貴族一般也是將茶視為醫治疾病的“萬靈丹”和“長生妙藥”。據說,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祖父馬薩林樞機主教(Cardinal Mazarin)患有痛風病,他堅信經常喝茶可以減輕他的病痛,經常喝茶使他愈來愈喜歡品嘗茶的風味。“太陽王”路易十四是從1665年開始喝茶的,他也認為喝茶有助于減輕痛風病情。更有趣的是,他聽說中國人和日本人因喝茶而從來不患心臟病。
由于皇室的倡導,飲茶逐漸在法國巴黎上層社會中流行開來。路易十四時代的史學家德·塞維涅夫人(Madame de Sevigne)在作品中經常提到喝茶。她曾經寫道:“看看塔蘭托(Tarente)公主……她每天都喝12杯的茶……,所以她所有的病都痊愈了。她告訴我說,德·蘭德格拉弗伯爵(Monsieur de Landgrave)先生每天早上都要喝40杯茶;但是他的太太可能也喝了30杯左右。不是,是40杯。她太太本來快要死了,就是因為喝茶,所以又活過來,現在還活生生的在我們眼前呢!
進入18世紀,飲茶有利于防病、治病的觀念在法國上層社會中仍盛行不衰。1713年,巴黎出版了法國遠東學家雷瑙杜德(Eusèbe Renaudot,1646-1720年)翻譯的《印度和中國古代記事》(Aucient Account of India and China,該書為9世紀的兩個阿拉伯旅行家講述,附有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雷瑙杜德稱:“中國人以飲茶防百病,休忒亦很相信茶有治病效能,1718年刊行自傳《備忘錄》,說茶治愈了他的胃病和眼炎。”茶葉在巴黎及凡爾賽逐漸贏得了許多熱情的支持者,正如帕拉?。≒alatine)公主在1714年評論說,中國的茶葉在巴黎所受到的歡迎程度,就好比西班牙人愛好巧克力的情況一樣。當時的皇家大臣主管馬薩林(Mazarin)、劇作家拉辛(Racine)、知名作家德·讓利斯夫人(Madame de Genlis)都成為愛好茶道的人士。
法國下午茶的形成
法國大革命之后的半個世紀,“凡事都學英國人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包括喝茶的方法都是英國式的,特別是晚餐之后所喝的附有小餡餅點心的茶最為流行”。但長期以來,法國人對英國人的下午茶并不感興趣,這一情況直到進入20世紀方有改觀。1900年,巴黎的尼亞爾(Neal)兄弟文具店內,設置兩個小茶桌,供應顧客茶水和餅干。自后,午后茶對很多巴黎人來說逐漸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移易的習慣了。在法國,午后茶一般是在下午4時半至5時半供應。旅館、飯店和咖啡館的午后茶,通常加入牛乳及砂糖或檸檬。茶客常有連飲兩杯者,是因佐茶的糕餅過于甜膩。20世紀以來,法國人接受下午茶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國工業化后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晚餐逐漸取代午餐成為一天中的正餐,晚餐的時間也大大推遲,不少法國家庭晚上9時方舉行晚餐。中餐與晚餐的時間間隔太長,需要在兩餐之間進食一些點心充饑。供應點心的下午茶,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求,逐漸在法國流行開來。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