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茶農將采摘的茶殺青爆曬,制作為曬青毛茶,蒸壓后成型,成為園形緊茶。由于含有水份較多,在運輸到思茅集散地途中為了防止其破碎就要噴些清水,經過一段時間在路上的自然初步冷發酵。
普洱茶最初以產地得名,而聲名遠傳則于明代天啟年間,那時普洱茶內銷數量就已經達到年400擔左右。清順治18年,清政府同意達賴喇嘛請求,在北勝州(永勝縣)設立茶葉市場,每年運往藏族地區的注冊銷量達3000擔。為什么說普洱茶是一個錯誤?清代茶農將采摘的茶殺青爆曬,制作為曬青毛茶,蒸壓后成型,成為園形緊茶。由于含有水份較多,在運輸到思茅集散地途中為了防止其破碎就要噴些清水,經過一段時間在路上的自然初步冷發酵。再經過挑選后,蒸壓成餅茶,七餅為一筒,以濕筍葉為包裝運往藏族地區。路經百天,這期間自然緩慢的冷發酵使其最后形成了云南獨有的大葉種后發酵茶-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