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對人類活動歷程的記錄。自先民開始,人們就懂得結繩記事,文字的發明,更確切地記載了人類行為、制度、生計的改良,以至藝術、宗教、文化的心靈洗練等。以人類為主軸環繞長開的事件,均成歷史記述的對象。在普洱茶發展歷程中,“八八青”是一個重要的記述對象。一片茶的背后所匯聚的眾多的人物、事情,也是其能傳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八八青”產生的歷史背景
提到“八八青”的產生背景,不得不提“八八青”的“娘家”——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云南茶葉進出口分公司(以下簡稱省公司)。1972年,省公司正式把“云南七子餅茶”的名字印到包裝上,開啟了云南七子餅茶的新紀元。是年,中國土產畜產總公司云南省茶葉分公司正式成立。省公司基于1958年僑銷圓茶的配方,重新調整配方進行七子餅茶的生產。據部分資料記載:當時由省公司下達指令性計劃,指派下關和勐海茶廠進行生產。下關主要生產鐵餅,而勐海主要生產七子餅茶。
據了解,當時的昆明茶廠、勐海茶廠、下關茶廠、鳳慶茶廠等幾大茶廠,都是省公司的下屬茶廠。當時,還處于計劃經濟年代,茶葉實現統購統銷,全省茶葉的調撥銷售都由省公司業務科來完成。原始配方由省公司業務科老茶師專門負責。省公司在下達生產計劃指令的同時也把配方下達到茶廠,茶廠照配方進行生產。
“八八青”的出世到成名的過程
關于“八八青”的出世到成名的法眾多,乍眼一看好像都對,但是經不起仔細推敲,很多說法都站不住腳。從史學的視角來看,“八八青”得以儲存在省公司倉庫中和1989年茶葉價格大戰是脫離不了干系的,茶葉價格大戰后導致茶葉滯銷,80年代生產的那批麥號為7542的茶葉成了茶葉價格大戰后的“犧牲品”,壓在了省公司倉庫。
據當時相關工作人員回憶:當時香港聯合國際的老板陳強先生到公司,公司的業務員向他推薦了這批茶。當時出廠價為18.5元/公斤,公司以不到7元/片的價格賣給了聯合國際公司。陳強先生把這批茶樣帶到香港后,把這批茶推薦給做石油生意想轉型的陳國義先生,最終以每片10塊港幣的價格賣給了陳國義先生。
陳國義先生先后分四次提完這批貨,隨后把其中的一半賣到了華人較多的北美市場,另一半留在了香港當地銷售。由于這批茶當時的青澀味較重,市場大多不接受。因此,陳國義先生成立了一家茶藝公司教人們識茶,知茶,飲茶推廣普洱茶。這批茶還附予“干倉”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后期轉化良好,又因“八”諧音“發”,寓意美好,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成了干倉普洱的象征。隨著歲月流轉,成品的消耗,這批茶越來越少,價格也隨之不斷上漲。
中茶牌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餅
云南中茶公司2016年再次推出中茶牌傳世印級八八青餅,從史學發展的角度來看,是發揚經典、傳承經典、延續經典產品的大手筆。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云南中茶推出的傳世印級八八青餅,無論在加工技術還是選料都應該更勝于八十年代的“八八青”。
歷史是不斷在發展的,科技也是不斷在進步的,在傳承經典的過程中,無論是文化,還是其他物產、習俗,一般都是去其糟糠,留其精華,來適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