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對于秋茶的認知存在盲區,認為秋茶比不上春茶。
其實并不如此,不同季節的茶品有著不同的特點風格。
如何定義春茶、夏茶、秋冬茶?
依據季節變化和茶樹新梢生長的間歇,茶葉分為春茶、夏茶、秋冬茶。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樹第一次萌發的芽葉采制而成的茶葉,采制時間為3月至5月份。
夏茶:每年六月到七月初所采摘的茶葉。
秋冬茶:每年立秋至十月份所采的茶為秋茶,而寒露過后,采摘時間集中在十月中下旬到十一月上旬的也叫冬片。
上面描述的是春夏秋冬茶的基礎概念,不過針對不同茶類的具體采制時間,春夏秋冬茶的時間又有細微區別。
各季茶葉特點:春鮮、夏澀、秋香
我國的產茶量大,茶區分布廣泛,采摘一般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地區所產的茶都有不同的采摘規則。一般來說,按滋味劃分品級,春茶最佳,秋冬茶次之,夏茶最末。每個季節茶的滋味香氣特點因氣候環境各有不同。
開春,經過整個寒冬的醞釀,茶樹帶著它沉淀已久的養分隨著萬物一起睜開惺忪睡眼。這個季節萌發的茶葉擁有一年中最蓬勃的生機,尤其是清明前后的頭春茶,品上一口,感覺整個春天就在嘴里。
春茶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的鮮爽度、飽滿度和協調度都極高。各大茶類的名優茶幾乎被整個春天承包了,不論是綠茶、紅茶還是普洱都在追求頭春。
夏天的季風帶來了豐富的雨水,它們是最好的催生劑,茶葉為此瘋長。但雨水洗刷掉了茶葉大半的滋味,對比春茶來說,夏茶入口苦澀,所蘊含的滋味不夠醇厚,湯水落了下乘。
于是,夏茶便用來制作奶茶、袋泡茶、普通花茶茶坯、勞保茶及消暑茶這些大宗茶。
初秋到中秋被稱為“小陽春”。秋日有著和煦的陽光和適量的雨水,茶葉在此時此刻會拼命吸收養分,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茶葉肥厚、漂亮,香氣厚重。
一般來說,它的品級會好于夏茶。雖然湯水的細膩度、鮮爽度不及春茶,但香氣悠遠突出,入口扎實厚重。
也有一些茶葉喜歡遺世而獨立,如不染凡塵的隱士一般生活在高海拔地區。
每年立冬前后,趕在雪前它們會伸出嫩芽窺探一番。此時采摘下來的被稱為“冬片”,但又因為其特殊的地形和環境,“冬片”獨有一種高山的冷韻,產量稀少。如臺灣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凍頂烏龍,所出產的冬片滋味醇厚。
普洱茶:春茶受追捧,夏秋茶做口糧茶
近年來,普洱茶的頭春茶和山頭茶風氣較盛行。特別是山頭茶的頭春茶特別受茶友追捧。其實,除此之外,夏秋茶制作出來的大宗茶當做日??诩Z茶也是不錯的。
春茶
普洱春茶葉片比較肥壯重實,色澤油潤,毫毛較多,葉片脈絡細密,葉緣鋸齒不明。沖泡后具有香氣馥郁、滋味濃厚回甘、葉底柔軟厚實的優點。一些普洱知名產區的春茶一般用來做高端普洱。
夏茶
西雙版納的夏天受印度洋季風影響,進入持續性周期性的雨季,茶樹生長快,茶葉質量也遠遠不如春茶。普洱茶的夏茶外形一般都是葉片輕飄寬大,嫩梗瘦長,對夾葉多,葉脈較粗,葉緣鋸齒明顯。
由于雨季的影響導致茶葉鮮爽度和口感的協調度較低,所以夏天采摘的茶葉更多的是經過發酵(渥堆)制成熟普成為口糧茶。
秋茶
在二十四節氣立秋至白露之間采摘加工的茶統稱為“秋茶”,云南又叫“谷花茶”、外形類似夏茶,白毫纖細富光澤,葉條色微黃,內質較夏茶更佳。香氣平和,葉底柔軟常有銅綠色。葉片輕薄瘦小,對夾葉較多,葉緣鋸齒明顯。
在一些普洱的核心產區,原材料相對較貴,秋茶一樣能制作出好的普洱,它沒有春茶清醇,口感協調度較差,但滋味扎實,香氣直接。
(責任編輯: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