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茶商在近代逐漸走向衰落。日本侵華后,修水、武寧、銅鼓等地被敵人直接摧毀的茶園面積達20%,茶園總面積縮小了80%。解放前,戰亂連連,致使茶葉貿易之路交通梗阻,茶葉滯銷,生產幾乎停頓,江西茶業因而進一步衰落。加上國民政府無意振興茶業,反而壓價收購,茶商洋行在無利可圖時,也轉而向茶農卡價抑秤進行剝削,迫使茶農只好毀茶易種。
許多茶農失去了土地,漂流異鄉,失業人數不斷上升,省內各種手工業作坊和茶葉店相繼倒閉,植茶業也江河日下,致使整個茶業均呈急速衰落與崩潰之勢。
九江開關后,印度、錫蘭、日本等外茶不斷輸入贛地,外商在商品輸出的基礎上進行資本輸出,操控市場能力強,對江右茶商打擊甚大。且外茶既無內地之厘金,又無出口之關稅。如錫蘭茶到中國時,只要畫押保證一年以內轉口,便不納入口稅。外國侵略者還利用贛地廉價勞動力與原材料在贛開辦磚茶加工廠,贛茶千年來的手工制作工藝不如國外機械制茶的成本低、色味好,因而受害日深。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