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之所以那么迷人,讓眾茶友深深執著于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后期美妙的轉化效果。而這股隨著歲月流轉而不斷變化著的力量,讓普洱茶仿佛始終處在活的狀態一般。
這究竟是股怎樣的力量.我們不妨從在轉化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的大樹茶入手,將更加清晰明了。當時間的手覆上茶餅,茶餅里會形成一個獨立的微生物菌群世界。在這個小世界里,茶多酚、咖啡堿等多種物質和酶緩慢結合并持續發生著反應,隨著時間的增加,會呈現出不同的驚喜。
自然而然地,要想搞清楚這奧義,就需要一款逐年出品的系列茶品,以客觀地了解到同一款茶每一年在轉化上的不同表現。前段時間,茶語網帶著眾茶友以一片玉斗窺探了大樹茶的味道,今天,我們且隨鐵桿斗粉張女士品飲玉斗系列產品的心得,一起感受在時間作用下,這股來自大樹茶的活力。
生長,也許是關于生命最迷人的一個字眼
作為植物,茶葉的生長特性決定了它擁有著已知和無限的未知。土壤、陽光、雨霧差不多決定了它大部分的已知特征,但這三者豐富且隨機的組合變化讓茶葉擁有了未知性。而與高山密林生態系統共生的大樹茶,在千百年來的生長中延伸出無限的未知。
“我去過他們為玉斗選料的茶山,腳下的土地是松軟而富有彈性的,周邊樹木年年歲歲落下的葉子、地上的其它花草和苔蘚隨季節枯榮,根本就是大自然賜予的有機肥,滋養著茶樹。”張女士一邊喝著玉斗,一邊娓娓道來,“干了的茶花味道,苔蘚的味道,各種樹葉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空氣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特別的好聞,如此生長的大樹茶怎能不好喝。”
良好的先天生長環境,確實賦予了大樹茶不同于一般的特性,常常給人以高甜度、高鮮爽度的深刻印象。豐富的內質,也為后期的轉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好比我們做化學實驗,實驗對象越多,所能產生的新的衍生物就越多;茶葉內質越豐富,其轉化的效果變化就越多,令人充滿期待和樂趣。
鮮活的生命力,更源自后天工藝保證下的生長
有著無限潛力的大樹茶原料,再配上各個環節上考究、嚴苛的工藝標準,甚至是后期包裝、存放條件的保證,誕生出來的可能性更趨近于無窮。這,是一種后天的生長。
先天加上后天的生長,完滿地成就了大樹茶轉化上的神奇時刻。似乎能夠理解很多茶客為何在品飲大樹茶后會特別執著于它了。這種使人記憶深刻的轉化效果,具有極強的排它性。制茶人努力地,讀懂茶樹,以求研究出一款優良的茶品,而后發展;茶客們用自己的熱情,回應著制茶人,如此,便是一樁美事。
最后,再引用一句業內媒體人士常掛在嘴邊的話,“人類作為茶生長的參與者,無論是在先天部分還是后天過程,都在尋找一種和諧共存、共同發展的可能。”玉斗,正是這種可能的體現之一。和這樣的大樹茶一起慢慢變老,體味每一寸光陰帶來的驚喜,何嘗不是一件浪漫事。
某個名人說過“這是一個自拍和自拍桿年代,是一個最冷漠的年代,這個時代我們都在無休止地關注自己,不停地發自己的相片,這種自我迷戀忽略他人的存在,導致了社會公德的崩潰。”
在這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壓力過大、浮躁、我們又該如何正視這些,如何改變自己,給心中留一點空明。
人生之苦,苦于繁忙,忙財富,忙名利,忙著爭搶,忙于計較得失榮辱。
這讓我不禁想起曾經聽過的一對聯“為名忙,為利忙,忙中偷閑,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斟兩壺酒來”
或許我們就應該這樣,百忙中偷閑品一杯清茶。
時光流轉,云水千年,茶本就成了生活習慣,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更是人與人,人與物的載體,只是多少人,可以喝到水靜無波,又有多少人可以將這渾濁紛紜的世象,喝到純凈清涼。
一個人,喝的是一壺人生的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