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間段的茶飲浸染著不同的狀態與心境。清晨,不持洗漱先喝一口睜眼茶以提襪工作之前,沏一杯沁人心脾的綠茶喝出一個好心情午后那杯混合著蜜糖與檸檬的冰紅茶顯得溫柔而慵懶;而黃昏伴著絲絲滲進的落日余輝,又可以帶著一點點帳恫享受一杯水果茶,無論我們身在何處,熟悉的茶香常常能帶來有關家與親情的記憶,在茶所帶來的靜謐中,我們的心情漸漸沉淀和放松,思想也回復到最真純的狀態,而此時所流露和表達出的常常是最自然的自我。
茶,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滋潤我們的干渴,洗脫我們的疲憊,給我們自由舒展和氣定神閑,正因為這個原茶也一直被視作我們與他人之間溝通交流與分享經驗最好的媒介,其實可以不思念的,這個小小的城里,往東或者往西,都可以看到茶的影子。可我還是想啊想啊,在比城更小的巷里,在比巷更小的屋里,在比屋更小的心里,魂牽夢縈的都是茶清新的身影,淡雅的芬芳。
思想著那茶樹在云霧繚繞的山間是怎樣郁郁蔥蔥地生長;思想著那采茶女是怎樣纖手揮展,與茶共剪一幅又一幅的合影;思想著那采下的茶葉經過怎樣的揉搓翻炒,嬌羞地蜷伏起來;思想著沏上一壺茶,滿室清香,你與我的心情是否一樣……身邊喜茶的朋友,總能向我推薦一些好茶的去處。慕名來到“聞香茶藝館”,迎面飄來濃濃的茶香,像漲起的春水,蕩漾來,蕩漾去,就是“流”不走,仿佛抓起一把空氣用力一捏,就會有一撮清香。再看店內的裝修、擺設、茶桌、茶凳、四壁字畫,加上商標注解,除了給人一種古香古色的感覺外,更多的是一種寧靜,一種內涵。坐下來,泡上一泡鐵觀音,顆顆茶珠入杯,沖上沸水,如同破土生長的嫩芽,伴著晨霧般可愛地舒展,無言無語,緩緩地釋放出春的綠。
茶香四溢,入口“六腑皆芬芳”!我不善品茶,對茶的了解甚少,只能說一些似茶非茶的話題,表達自己對茶的敬意!品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紅樓夢》中妙玉言:“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三杯就是牛飲騾飲!”茶的味道、水質的佳劣、茶具的好壞、茶藝師的手法,還有周圍的環境,均為品茶要素。可見品茶是一項風雅之舉,亦不是吾輩忙人之謂也,介于品茶與飲茶之間,若說是品茶,沒有那些高雅的思想,也沒有專業的泡茶手藝和精美的茶具,只帶些欣賞的情緒。若說是飲茶,大前提并不為解渴,而且對于茶葉的口感,水質的佳劣,又是相當在意的。此為吾輩之謂也,有些人管“喝茶”叫“吃茶”,而我好似“癡茶”。已經到了“寧可一日無飯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平時上班第一件事便是泡上一杯茶,雙手握杯,那一只只綠色無帆的小舟在水中漂移、旋轉,看裊裊熱氣升騰,或濃郁或清淡的茶香縈繞四周,感覺到茶在杯中的溫度,熱,迅速傳到心底,一天的工作便有了熱情。
我的旅行也一樣,喜歡去與茶有關的城市,在陌生的城市里,陌生的街道上努力尋找茶的影子,找個自覺滿意的茶館,再找個喜歡的位置,就這樣:一人、一桌、一椅、一本書,一泡上好的綠茶,家鄉的茶,異鄉的水,熟悉的感覺來了,陌生的城市于我便也親近了,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瑰寶,如今的咖啡、可樂等西方飲料充斥市場,但是,在這茶故鄉的國度里,豈能與茶抗爭媲美,元代的詩人劉錫翁有詩“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瓊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產靈芝又產茶”。足見茶在百草中的地位,也可見茶在中華的源遠流長了。
拋卻任何功利思想而言,飲茶是一種情趣,是一種樂趣。愛茶的人容易醉茶,不過,茶之醉有別于酒之醉,難怪有詩云:“茶亦醉人何必酒。”在喧囂的紅塵中,能夠坐下來喝一杯好茶,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樂趣,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好茶入口,香氣如蘭,直通肺腑,讓茶洗去你心中的紛繁。過去的研究告訴人們喝綠茶對健康有哪些益處,但是并未揭露綠茶對神經機制的效果。巴塞爾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綠茶提取物能夠增加大腦的有效連接。該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人們飲用綠茶后,其工作記憶任務得到了顯著改善。該研究結果表明綠茶可以用來幫助記憶恢復或幫助治療由精神障礙引起的記憶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