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喜歡茶藝的女子,大多與回憶有染。回是曾經,憶是流年。像我這樣愛笑鬧的性子,安靜地喝杯清茶,倒也生出幾分歡喜。茶,如水一樣漫過心際,歲月靜好。
如同茶投身于水的熱情,你干澀的唇便不再緘默。那抹柔嫩的溫存,繾綣的邂逅熨帖了一生的苦澀。一切一切的向往,亦或是迷茫,順著茶香,舒展成一種純粹的欲望,守候記憶的輝煌。盈一懷恬淡,任水中開出一朵朵碧綠。一些婉約,唯美了念想。一些沉思,妥貼了蒼涼。
這些所謂半陳半新的古韻,卻是倚著國人對夢的執著,傳承百年。對中國人來說,“茶”是一個溫暖的字。有詩人寫道:上帝在喝茶時,開始不懷念咖啡;中國人在喝咖啡時,所有的毛尖紛紛向喉頭刺來。道出了中國人對茶的一往情深。茶是中國人開始新的一天生活的必需品,雖然柴米油鹽醬醋也代表人間煙火,但不像茶,可以入詩,讓人品出許多雅趣和情致。中國人對茶的感情成了一種情結,因而對茶的認識亦在代代傳承中完成。
時至今日,只要是華人,就會有與茶相關的共同話題,而以茶為原始載體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禮、敬、仁、義、和"的佛儒道精神也在異國他鄉廣為傳播.在華夏文明與中外文化發展的脈絡上,茶始終承載著重大的使命,并發揮著發展經濟、提升文化氛圍、傳遞文明信息的巨大功效。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后,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而對于品茗了它幾千年的中國人來說,茶,實在是象征了令人回味無窮的人生境界"一苦,二甜,三回味"。茶體現了最為雋永靈秀的東方智慧——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仁愛以禮敬,儉默以通和。而借用老莊的思維,也許是:大味必淡,生命如茶。
人生,即是煮一壺碧螺春,醉了歡喜,也醉了憂傷。于茶香滿溢中,守一捧寧馨,攜一卷清淺。不強求,不刻意,不浮躁,不違心,幽幽如一泓清泉。那恬淡,便于拈花含笑間輕落指尖,閱過風景走過路,都于驚鴻一瞥中,化作了“去留無意,漫隨云卷云舒”的愜意。素箋心語,只做自己,見或不見,她在那里,不來不去;念或不念,她在那里,不悲不喜。錦字流年,一掬清歡。
這茶倒像是有了國人賦予的情感,仿佛將一次次相遇,一段段曾經,回望成千回百轉。時而自己泡茶時,偏總愛瞎想。一直覺得,一次泡茶,像極了人與人的相逢:有的擦肩而過,有的驚鴻一暼,有的一見如故,并相知相伴,有時卻如風來疏竹,風過無聲。
突然想起張愛玲文中的一段話: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