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候,云南茶葉都集中在普洱縣,茶馬古道,一條路是要去西藏,它通過這個尼泊爾,印度,翻珠穆朗瑪峰,進入西藏。還有一條道是從湖北,通過四川,進入西藏。這兩條路,是由這個普洱縣集散出去的,所以叫普洱茶。
一、嚴格概念。普洱所用的這個茶青必須是生長在北回歸線南北10公里這個范圍之內的喬木,大葉種,曬青,毛茶,經蒸壓成型后,還有一個存放三至五年的叫普洱茶。缺一不可。
二、生產歷史。在計劃經濟時代,云南只有4個廠家,昆明,下關,勐海,豐慶。生產完了以后,不負責銷售,他們把這個茶交給中茶公司。下達生產計劃單子時,中茶公司就分別給這4個廠家寫代碼,昆明公司以1為代碼,勐海是以2為代碼,下關是3為代碼,豐慶是以4為代碼。昆明廠生產的7581,是什么意思呢,就是75年的配方,采用茶青是8級茶青。只有在勐海廠家體現出了一個問題,它后面第三位數4或7,偶數的代表生的,奇數的代表熟茶。
轉制后,這四家茶廠目前分別是:昆明茶廠(現名:云南中茶茶業),下關茶廠(現名:下關沱茶集團),勐海茶廠(現名:大益茶業集團),普洱茶廠(現名:云南普洱茶集團)
四大茶廠轉制后,分別經營著不同的品牌:昆明茶廠—中茶牌;下關沱茶集團—松鶴派、寶焰牌、南詔牌;大益茶業有限公司—大益牌;云南普洱茶集團—普秀。
三、茶區特色。茶區南邊西雙版納為主,東邊以易武為主,北邊以以前普洱市為主。西邊主要以下關,豐慶,還有方臘。那么這4個地方,它們的茶葉特性不同,東柔西剛南澀北苦。在明清以前主要產區集中在六大茶區:第一個是曼撒、第二個莽芝、第三個叫蠻磚、第四個叫倚邦、第五個叫革登、第六個叫攸樂。
四、熟茶來歷。普洱的熟茶1973年至1974年在廣東實驗成功的。當時云南茶葉非常不好賣,茶農砍了茶樹種橡膠。香港人要喝普洱茶,廣東人只好用當地的茶葉來做。但是不好喝,又苦又澀,廣東人動腦子窩堆發酵。結果試驗成功,香港人怎么也喝不到原來普洱茶那個純,只好用云南的茶青來做。
五、品嘗年份。云南的茶,又苦又韌。這就是大家平時買到新的普洱茶時有排斥心的原因。其實又苦又澀是它存放的資本,存放了三到五年就好了。
買熟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讓茶店的茶藝師沖泡這款茶,如果它的湯非常非常清亮,你要去品嘗,一定要把茶湯含到嘴里,看它是否對你口腔有刺激,如果對你口腔有刺激,相當于含了一口黑米稀飯上面的米油,這個茶的年齡一定是在5、6年以上。
生茶也是這樣,如果這個茶對你口腔刺激非常大,苦和澀讓你難以承受,這個茶是新茶。如果含到嘴里象黑米油一樣,這個茶至少20年左右,這是生茶。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