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這點毋庸置疑,但現代普洱茶是新興產物。非要說歷史往遠了說,滿打滿算半個世紀多一丁點。
拿熟茶來說,很多熟茶動輒以宮廷普洱茶著稱。但實際上熟茶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產物,而早在1912年清朝就已經消亡了,如果清朝真的有宮廷熟茶,那就一定是穿越了。
現在很多生茶動輒向宋聘號、車順號這些老字號靠攏,現在茶商所說的“古法制茶”更多的是指以石磨壓制為主的手工壓制方式。真正意義上的古法已經完全消亡了,古代的普洱茶在選料上跟現代相比就有著巨大的差異,比如最嫩的牙尖是拿來做滇綠的,毛茶在壓制成餅的時候,也是春茶秋茶混合壓制,至于說產地主要以易武為主,壓根沒有勐海什么事。
清代皇室喝茶追求的是茶葉的甜味、香氣以及潤度,至于苦澀自然是越低越好。現在有歷史記載的,皇帝喝的普洱茶一則來自曼松還有一個困鹿山,這都是皇家貢茶園。這兩個產區的茶葉與現在的主流普洱茶截然不同,我可以很負責的說,在那個年代誰要是把老班章的茶葉進貢上去,那純粹是找死,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每當我看到一些茶商在做老班章的時候,特意會在綿紙上印上“古法制茶”、“皇家貢品”的字樣后,我都想后面的產品說明不得這么寫:曾祖XXX曾攜帶老班章入京,奈何皇帝不識貨,一家老小慘遭株連。家中只剩下祖輩一人,但祖先一直深信真正的好茶是不會被歷史埋沒的。所以隱姓埋名了數代,終于等到今天……文中末尾再加一句“之所以起名貢茶,是笑皇帝不識貨。”
現代普洱茶是為現代的喝茶人量身打造,像曼松、易武、困鹿山尚可稱歷史悠久。至于新一代的茶山,熟茶之類的產品,還是再等個百十年吧。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