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時期,普洱茶既然已成為了大清王朝的貢茶,必然已獲得了皇帝的欣賞與喜愛。那么,他會是哪一個皇帝呢?能在文字上追尋到線索與證據的唯有一位皇帝;乾隆皇帝,因他所作的詩句““獨有普洱號剛堅,點成一碗金莖露,品泉陸羽應慚拙。”從詩文上看就有了直接的視覺觀感;“金莖露”,指茶水像黃金一般的亮麗,比喻普洱茶湯清黃透澈而又養眼的觀感。不妨用現今最上好的普洱生茶來對比較其湯色的話,乾隆皇帝的“金莖露”頂多有5個年頭。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乾隆皇帝喝的茶沒什么年份,頂多5年時間。如其茶夠老的話,茶湯呈現紅色才對,這是普洱老生茶的特點。他所喝的普洱茶如果是有年頭的話,茶詩必然是另外一番的形容與比喻了?;蛘哒f那個時期還有不起老茶。讓我們來發揮想像力?;仡櫼幌虑宕湃耸侨绾纹疯b普洱茶的,第一 清代古人應該是沒老茶可喝。就算是有,年份也不會太長。很多味覺與感知還需等待,等待茶葉在時間的長河里暢游與升華。但古人有喝老茶的心里愿望嗎?我表示懷疑。老茶的形成應該只是歷史上不經意間的小插曲,第二 清代古人應該沒有收藏保存普洱茶的習慣。并非故意將茶葉保存下來。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喝不完而剩下來的。“
皇帝喝茶自然是不用給錢的,天下都是他的,何必多此一舉。由地方政府比如云南普洱府等來統籌安排貢茶事宜,心情激動的地方官員絲毫不敢怠慢。普洱茶成為貢茶,相當于皇帝幫所在地區打了一個天大的廣告。隨之而來的,是一場歷史茶事興盛的開始。揚了名又賺了銀子。至于朝廷那些王公大臣們以及權貴們則需要自己花銀子了。自己掏腰包也要去追皇帝喜歡的品味與喜好,好與皇權保持不遠的政治心理準備。既然皇帝喜歡上了普洱茶,做臣子的自然不甘落后。”皇帝喜歡什么我們就該喜歡什么,這是做奴才的本份“。這樣崇主的奴才心理。在中國歷史上向來不新鮮。如果那個皇帝喜歡紅色,全國上下一定是一遍紅彤彤的景像。清朝皇帝喜歡上了普洱茶,頓時,京城刮起了一股高貴流行的風潮。品飲普洱茶成為清王朝極為風雅的時尚。同時,也把這一邊的云南人給忙壞了。聰明的石屏漢族人看到了“錢途”,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成千上萬的人紛紛向茶山奔涌而去,其熱情與狂熱程度不亞于美國的淘金風潮。云南南部的荒山野嶺一下熱鬧了起來,成立了許許多多的茶葉商號。經營著通向京城的茶葉貿易。地方政府也沒閑著,忙于修茶路,在原始森林中修了一條五尺寬的石坂路,在那個時期絕對算得上“高速公路”。同時也忙于茶稅的收繳與相關茶事的管理。直至今天,易武那個地方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制茶人的后代石屏人,你若不信,去號級老牌號家里訪問一下。制茶后輩們已傳了好幾代人,就連說話的口音都沒變。所以說,以商號為尾名是有歷史根基的,有淵源可尋。號字輩是最老字號的普洱茶代表。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