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來越多朋友加入到喝茶的圈子來,每到下午茶時間變各種曬,有喝紅茶的、喝花茶的、喝水果茶的,還有喝咖啡、奶茶的。發現有人與自己的愛好相同時是開心的,因為又多了可以一起喝茶、品茶的人,畢竟“英雄”才懂惜“英雄”。除此,還能一起互相學習各自掌握的各方面的知識或常識。
今日朋友來喝茶就教了兩個怎樣能讓泡出的茶更香的小技巧。通常我們泡茶都不會在意茶要“悶”多久或者“透”多久茶,朋友說只要掌握好這兩個小技巧就能讓泡出的茶更香。那么什么是“悶”,什么是“透”呢?怎樣運用好這兩個小技巧呢?
“透”指的是茶葉沖泡過程中不加蓋兒,用快速降溫讓茶香自然緩慢揮發;“悶”則是反過來利用加蓋兒來保持相對溫度,發掘茶品香氣。在泡茶時候,是應該“悶”還是應該“透”,這個選擇由茶葉嫩度狀況決定。一般來說,嫩茶以透為主,多透少悶;老茶以悶為主,多悶少透。
朋友一教完,就馬上實踐了一下,看似很簡單的技巧,試驗了許多次才慢慢領悟“悶”與“透”的時間點。這樣一想,以前自己泡茶時是不是浪費了許多好茶,都沒能讓它們發揮極致,展示最佳的香氣。所以說,茶葉如人般,要全面了解,認真對待,便能得到更好的茶香與茶水。
人生中難遇的是知己,更難遇的是興趣相同的伙伴,因此,在遇到能一起喝茶的人時要珍惜,還要多學習,因為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