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的整體技術和方法,其唯一的目的,在于全面營造平常自然情境之下,完全發(fā)揮普洱茶的真性,使品茗者透過品嘗到最豐富且完美的普洱茶真性,由心神導引,臻及自然藝境,階及靜、真的精神,而止乎于道。
普洱茶真性是由茶湯中表現出來的,真性為其本質所表現的獨有特色。當然,同為茶類,其真性會有共通相同之處,也可能達成相似的茶道內涵。如果是茶類與酒類,透過各自的真性,所達成的茶道和酒道境界,那就截然地各行其道,完全相異了。
因之,以道家之道為茶道的普洱茶品茗,并不考慮大環(huán)境所營造的詩意,或磅礴的氣勢,或者人和物共合關系的情竟。這些氣勢及情景并非茶的真性,它們也可以同樣應用到飲酒、抽煙之環(huán)境中,營造出同樣的藝境效果。
普洱茶道的追求,可以在詩情畫意中得之,可以在街頭巷尾里得之,也可以在墻角面壁下得之,因為透過普洱茶真性,而引發(fā)靜、真精神使然。正如真人從入世而修道,道在我真性之中!
有了真性完美的普洱茶,從靜的技術,由真的方法,品嘗到其真性,是品茗普洱茶的下手功夫,也是最正確的普洱茶事。再上一層樓,從感受到普洱茶真性——陳、香、滋(甜、甘、苦、澀、津)、氣,任由心神參透虛靈得以道化,而止乎在道。這一階層功夫,品茗者必須對茶技術、方法以及普洱茶全面地認知,要有一定的素養(yǎng)。如果單論時間,至少也要三五午以上的普洱茶品茗功力,才可能由精神層面,參化至道的境界。
普洱茶品茗而階及道,除了要花上一段相當長時日,同時也必須沖泡和品嘗過很多真美普洱茶在歷程上,首先要對普洱茶有充分認識及了解,包括普洱茶歷史、生產、種類以及識辨其新舊、好壞、特色,和知道制造、陳化等方法理論;再者能掌握沖泡的技術方法,而后才能品嘗出普洱茶的真性,而更進一步能完全接受,且喜愛普洱茶的品飲。由知普洱、而會普洱、而懂普洱、而愛普洱、而后能超越精神層面參化在道。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