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各種表現形式,但是直至今天,都沒有哪個權威的個人或組織對中國茶葉文化納于“茶道”兩字。而日本“茶道”則被廣為人知。是中國的茶葉內涵遜了一籌?非也,個中道理且往看下。
提到茶道,我們最先想到的是日本茶道,而中國茶文化史自陸羽《茶經》到如今盛世都未將中國茶道下個定論。
說到這里,我們不妨講講日本的茶道精神,另鄙人汗顏的是,作為中國 茶人,聽聞茶道兩字第一個想到的詮釋是“和、敬、清、寂”,而這正是日本的茶道精神。
我們生為中國茶人,內心當然甚為尷尬,每每有人提及中國茶道精神是什么?記得陸羽《茶經》里講的“茶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這一句能夠和茶道精神有所關聯,我們也會說那就把“精行儉德”確定為中國茶道精神吧,其實太勉強,人家茶圣都沒能明確指出,我們怎好擅自揣度。
于是乎,茶界出現了各類不同見解,“和敬廉美”、“和靜怡真”、“清靜雅和”等等。但是至今無法統一,這也成為了中國茶學界的一個心病。茶道精神尚未形成,談何茶道?中國茶文化難道就真的在“道”上弱他日本三分?我們從根源講起。
茶道,根源是在“道”上,當我仔細揣摩了一下中國文化里對“道”這個字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了各種緣由,心里著實松了一口氣,容我慢慢講來。
道,在中國文化體系的含義特殊。道,意指道路,更上一層意思是,道就是絕對真理,是法則。
在中國文化歷史,儒家、道家、法家等等,都認可道代表絕對真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更有講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難明白,道,是一個自然真理,而無論文人,匠師,都在追尋“道”的路上,這個過程叫修道。
道,在中國人的內心處于真理與自然的最高點,中國人不輕易言道,避免自負過滿。比如,武,我們不講武道,講武術;烹飪,我們不講廚道,講廚藝;茶也一樣,我們不講茶道,講茶藝。日本人不管,他學過去之后,啥都叫道。書道,柔道,茶道,等等各種道。
終于回到茶道這個話題,日本人把這些技藝直接稱為“道”,日本人從中國學到技術,回到日本教給其他日本人,而他們對道的理解與中國不太一樣,故而成了茶道。雖然可以理解,但這是不嚴謹的。
在中國文化的邏輯里,“道”和“術”是相對而言的。道,代表來自自然的法則;術,代表人在追求自然過程中創造的東西。因此我們有醫術,算術等而不稱醫道或者算道。
中國文化,在追求道的過程有三個層次:技、藝、道。學習技術直至精湛就到了藝術的境界,再高的境界,無限接近于道,叫近乎合道,但卻萬萬無法與道相提并論。道無法得。
因此,日本的茶道,其實就是茶術,但人家已經用了那么多年了,那也只能這樣了。
這時候,不得不想起部分人對中國當前的茶文化水準定性為散漫、低級。其實不然,能夠達到茶藝這個境界已經是一個很高的境界。只是我們如今對于茶藝這個門檻太過放松,茶技未嫻熟卻直掛茶藝。古今的中國茶學,有制茶師體系,評茶師體系,茶藝師體系,足夠講中華茶文化充分詮釋,從生活中論茶,從藝術上欣賞茶,中國茶,不需要稱“道”。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各種表現形式,但是直至今天,都沒有哪個權威的個人或組織對中國茶葉文化納于“茶道”兩字。而日本“茶道”則被廣為人知。是中國的茶葉內涵遜了一籌?非也,個中道理且往看下。
提到茶道,我們最先想到的是日本茶道,而中國茶文化史自陸羽《茶經》到如今盛世都未將中國茶道下個定論。
說到這里,我們不妨講講日本的茶道精神,另鄙人汗顏的是,作為中國 茶人,聽聞茶道兩字第一個想到的詮釋是“和、敬、清、寂”,而這正是日本的茶道精神。
我們生為中國茶人,內心當然甚為尷尬,每每有人提及中國茶道精神是什么?記得陸羽《茶經》里講的“茶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這一句能夠和茶道精神有所關聯,我們也會說那就把“精行儉德”確定為中國茶道精神吧,其實太勉強,人家茶圣都沒能明確指出,我們怎好擅自揣度。
于是乎,茶界出現了各類不同見解,“和敬廉美”、“和靜怡真”、“清靜雅和”等等。但是至今無法統一,這也成為了中國茶學界的一個心病。茶道精神尚未形成,談何茶道?中國茶文化難道就真的在“道”上弱他日本三分?我們從根源講起。
茶道,根源是在“道”上,當我仔細揣摩了一下中國文化里對“道”這個字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了各種緣由,心里著實松了一口氣,容我慢慢講來。
道,在中國文化體系的含義特殊。道,意指道路,更上一層意思是,道就是絕對真理,是法則。
在中國文化歷史,儒家、道家、法家等等,都認可道代表絕對真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更有講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難明白,道,是一個自然真理,而無論文人,匠師,都在追尋“道”的路上,這個過程叫修道。
道,在中國人的內心處于真理與自然的最高點,中國人不輕易言道,避免自負過滿。比如,武,我們不講武道,講武術;烹飪,我們不講廚道,講廚藝;茶也一樣,我們不講茶道,講茶藝。日本人不管,他學過去之后,啥都叫道。書道,柔道,茶道,等等各種道。
終于回到茶道這個話題,日本人把這些技藝直接稱為“道”,日本人從中國學到技術,回到日本教給其他日本人,而他們對道的理解與中國不太一樣,故而成了茶道。雖然可以理解,但這是不嚴謹的。
在中國文化的邏輯里,“道”和“術”是相對而言的。道,代表來自自然的法則;術,代表人在追求自然過程中創造的東西。因此我們有醫術,算術等而不稱醫道或者算道。
中國文化,在追求道的過程有三個層次:技、藝、道。學習技術直至精湛就到了藝術的境界,再高的境界,無限接近于道,叫近乎合道,但卻萬萬無法與道相提并論。道無法得。
這時候,不得不想起部分人對中國當前的茶文化水準定性為散漫、低級。其實不然,能夠達到茶藝這個境界已經是一個很高的境界。只是我們如今對于茶藝這個門檻太過放松,茶技未嫻熟卻直掛茶藝。古今的中國茶學,有制茶師體系,評茶師體系,茶藝師體系,足夠講中華茶文化充分詮釋,從生活中論茶,從藝術上欣賞茶,中國茶,不需要稱“道”。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