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區域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后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由于普洱熟茶茶性溫和,保健功能較好,很受大眾喜愛。了解下面幾個關于熟茶的問題,立刻讓你對熟茶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一、 輕發酵、重發酵、適度發酵、濃熟發酵
4 -6成發酵程度視為輕發酵,7-8成視為適度發酵,9成為濃熟發酵,9-10成為重發酵。那么,在發酵中是如何實現輕發酵--、重發酵、適度發酵,以及濃熟發酵呢?是否發酵時間越久,發酵的程度就越重呢?
這與發酵周期關系不大,而是與發酵溫度、加水量有關。通過對發酵溫度和加水量的控制,可以來控制發酵的成熟度。翻堆的時機掌握,就是渥堆溫度的掌握。這一點,對于發酵的成熟度有著極大影響。
第二、春茶、夏茶、秋茶發酵有何不同?
傳統里,一直用夏茶發酵。近年來,許多商家號稱采用春茶發酵,也確實見到了一些優秀的產品。事實上,春茶發酵難度較大;因為春茶的嫩度較高,芽頭較多,為了保守起見,通常發酵程度較輕;發酵起來容易出現酸味。春茶發酵出來的熟茶,感覺上香氣較高揚,水路細,層次感明顯,而厚度則有不足。
春茶的氨基酸含量高過夏茶,而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高過春茶。通過渥堆發酵,夏茶發酵出的茶,茶湯較紅濃,厚重感強,而香氣較低。同比春茶和夏茶發酵的熟茶,通常夏茶的耐泡度較高。秋茶發酵的性狀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間。關于用哪個季節的茶發酵會更好,可能各有各的好。發酵完畢,最后再拼配,也許是最后實際操作中最有意義的事情。
第三、普洱熟茶年份的斷定
關于普洱生茶,具體分出哪個山頭的茶,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基本上,一個人能判定的茶,首先只是大概的方向;然后還要看自己是否親自到過當地,親自做過這個茶;然后還要經常喝這個茶。事實上是知道得越多,越不能肯定。所以,普洱熟茶關于山頭產地的判斷,并不是那么容易精確起來。
其次,是年份判斷。
(1)1-3年的熟茶,相當容易判別。堆味明顯、湯色渾濁,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正常發酵工藝的普洱茶,如果堆味不明顯,湯色較透;只是表明在出廠前,商家已經經過了一定時間的陳化。關于新熟茶,為什么會湯渾?一個較為不負責任,但是正確的答案是;因為是新熟茶。所謂的第三代普洱茶發酵工藝,酵母發酵;目前來看,在這一點得到了改善;湯色較清澈,堆味輕或者沒有;但缺陷是沒什么茶味。
(2)3-7年以上的普洱茶,我認為是可以喝的普洱茶了。3年內喝,確實有個問題,許多人都覺得容易上火。3-7年的普洱茶,堆味基本可以忽略;茶湯清澈,經過醒茶后,基本無雜味,部分會有輕微陳香味。
(3)7-15年的熟茶。這個時間段的熟茶,通常主要根據陳味的輕重來判別。等級較高的茶,如宮廷級會出現荷香,粗老茶做的會出現棗香或者中藥香。湯色透亮是必須的,玫瑰紅如同紅酒。對于這個階段的茶,如果不能根據口感來判別,那么還要根據包裝紙,倉儲條件等綜合判別年份。而且,還不是那么精確地判別。如果想精確,還需跟生產廠家的生產記錄做對比。
聽過上述這些知識,是不是瞬間感覺自己高大起來?不過要真理解,還是要多喝茶、多對比、多看書。
(責任編輯: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