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句。在潮汕,就不只是寒夜了,一年四季,白天黑夜;也不只是客來,主人家居,飯前飯后,總是離不開茶。并且,那不是一般的泡茶,而是沖“工夫茶”,那小杯茶液之釅,實在令人咋舌,曾有北方人戲謔地稱之為“喝醬油”。就工夫茶的色澤講,這種比喻是絲毫也不過分的。各民族的飲茶習俗各有特色,構成中國茶文化豐富多彩的畫廊。就拿漢族來說,南方人喜歡綠茶,北方人愛好花茶,福建、廣東一帶嗜飲烏龍茶,西南一帶推崇普洱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最具地方特色的潮汕式泡茶鑒賞。
潮汕喝茶的歷史少說也有三千多年了,但真正形成“工夫茶”,當在唐朝之后。從那時起,潮汕工夫茶在全國“飲茶業(yè)”中蟬聯(lián)冠軍,歷代不衰?!肚宄笆反笥^·清代述異》就肯定地說過:“中國講求烹茶,以粵之潮州府工夫茶為最。”清末愛國詩人丘逢甲客居潮州時,曾這樣動情地描述過潮汕工夫茶:
曲院春風啜茗天,
竹壚欖炭手親煎,
小砂壺淪新鷦嘴,
來試湖山處女泉。
論及工夫,潮汕人民也是一點都不含糊。泥爐煮水,泥壺濃泡,巡點三杯,是潮汕的泡茶特色。有首潮汕工夫茶吟中就提到:
潮汕泡茶論工夫,
高沖低沏不含糊;
“關公巡城”四面轉(zhuǎn),
“韓信點兵”沒躊躇。
廣東潮州工夫茶有非常濃重的地域色彩。在潮州,走在街頭巷尾,隨時都能看到喝茶人,無論家人團聚、朋友登門,還是生意買賣,見面后先取泥壺泡茶,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分好茶湯,滾燙濃醇的茶湯落肚,才開始敘舊或交易。遇到比較講究的飲者,還會在潮汕泥爐填好龍眼炭甚至橄欖核炭,取山泉水用陶壺燒開泡茶,認認真真燙杯淋茶,不緊不慢清酌細品。潮州人喝工夫茶有“癮”,家家喝、人人喝,隨時都喝,有“寧可三日無米,不可一頓無茶”之說。
閩粵工夫茶
東南沿海一帶的閩南、廣東潮汕泡茶十分講究,俗稱“工夫茶”。民間大凡親友進門時,總要沏工夫茶迎接,以示禮節(jié)、友誼。歷史上普通一套茶具,從火爐、火炭、風扇、茶洗、茶壺、茶杯、沖罐,大小曾達數(shù)十件之多?,F(xiàn)代百姓居家飲茶,家家擁有一套典雅的茶具,配以飲水機、茶幾、沙發(fā)等,窗明幾凈,三五好友相聚同飲,干凈、暢快清新、舒適,同樣是令人神往的品飲場所。民間以茶待客之風極盛,不管喝不喝,先泡茶再說。一杯熱茶平添幾分親和。其中“白鶴沐浴”、“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等幾道精要則大多已純熟地化為指間的行云流水。
工夫茶沖泡
顧名思義,沖泡時最顯工夫。沖茶之初先行燙罐,整個茶沖罐里外應燙洗個遍,之后再裝進茶葉,茶葉裝進沖罐后,以滾燙開水猛沖直下,促進茶水起味發(fā)色,頭泡茶稱“洗茶”,茶水棄之不用,以后沖泡時,不能往罐中直沖,應沖于四周,形成圈子,繼而對著用開水燙洗過茶杯子均勻地行茶,行茶時應依次順著杯子連續(xù)巡行,直至八分滿,謂之“關公巡城”。另外,行茶時,因沖罐表里茶質(zhì)、色澤均不相一致,為使上杯茶水勻稱,故行時應先于邊緣,而后集中于杯子中間,直到罐底那最濃者更應點點滴下,平均享用,此謂“韓信點兵”。如此這般,才能保證各杯茶水色味均勻如一。而沖茶、行茶時又有“高沖低行”之說,即開水沖下罐時應高處沖下,促使茶葉散香;而行于茶杯子時應低行,以免失香去味。茶水一經(jīng)沖下杯子,即應乘熱喝之,謂之“喝燒茶”;稍停,則色味大遜。第二次行茶前,又得先用開水燙杯,燙杯子也很講究,以中指頂住杯底,大拇指按于杯沿,放進另一盛滿開水杯子中,讓其側(cè)立,大拇指稍一彈動,整個杯子即飛轉(zhuǎn)成花,十分好看。這般燙杯之后,才可行茶,一示禮節(jié),二利衛(wèi)生
潮汕工夫茶禮俗文化
潮汕人愛喝茶,這其中便有著潮汕人的好客心理。早在明朝中期,飲茶之風就已經(jīng)遍及潮汕地區(qū),從城市到農(nóng)村,從有錢人家到普通家庭,幾乎家家都擺設有一套功夫茶具。無論家居自飲、客來禮敬、拜祖祭神或是婚喪嫁娶,處處可以看見茶的蹤跡。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風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一,暗合了功夫茶道“和、敬、精、樂”的文化精髓。功夫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成為潮汕禮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主人,泡茶待客,對于“茶葉”是非常有講究的:“頭沖腳惜(音同“洗”),二沖茶葉”:主人沖茶時,頭沖必須沖后倒掉不可喝。因為里面有雜質(zhì)不宜喝飲,本地有“頭沖腳惜,二沖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換茶”: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后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眾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遇到飲茶時問過長或是互相的話不投機,主人故意不換茶葉,這時,客人就要知道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辭。
“無茶色”: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shù)沖之后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無茶色”。
其實平民的飲茶喝茶可以不講章法,興隨所至,無須程式,不必講究器具及場所,但潮汕人偏要在這平凡瑣碎的生活中凹出最具特色的姿態(tài)。潮汕人強烈的本土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也讓人心生敬意。文化的傳承之路很難,茶文化的前進之路亦是不易,潮汕人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表率。
參考文獻:
[1] 王緝東主編,烏龍茶、普洱茶、紅茶,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01,第23頁
[2] 唐譯編著,圖說茶道,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1,第171頁
[3] 楊江帆主編,茶葉國際化經(jīng)營,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版,第292頁
[4] 陳煥展著,陽光·草地,作家出版社,1996年06月第1版,第130頁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