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神秘的西南地區,橫斷山脈的險山惡水之間,回旋扭轉著一條被原始森林和現代化柏油馬路掩蓋的千年古道,它無聲地敘述了千百年來茶葉入藏的故事,這即是世界上地勢最高、路程最遠的文明傳播要道——茶馬古道。
茶馬互市遺址:從古至今,天全為邊茶生產基地,栽培加工邊茶構成傳統,至今不衰。古代官方實施茶馬專營,引課等準則,歷代于碉門設茶馬司嚴格加強管理,并開設“碉門茶馬市”(古代四川南路旁邊茶馬批發交易中心),漢藏商賈聚集,商品交易活躍,有力地促進了藏漢經濟貿易來往、民族協作聯合。
茶馬古道不但貫穿了滇、川、藏“大三角”地帶,其觸角還深入到了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和東南亞的別的一些國家。它既是一條把滇、川等地的茶葉輸往西藏和其他地區的通道,也是東西方互接的“臍帶”,從歷史的視點看,它仍是推進世界上不一樣地域、不一樣民族間經濟文明溝通的重要紐帶。
茶馬古道實現了滇、川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疋、鹽和日用器皿與藏區的騾馬、毛皮、藥材等物資間的溝通,而負責運送這些物資靠的都是馬幫和牦牛幫。
馱鈴和馬蹄聲簡直成為茶馬古道的標識。
商貿上的來往相同帶動了民族文明間的溝通與交融,藏傳佛教應運而生。所以,茶馬古道路程上走的不再光是運送物資的馬幫,還有前去朝圣轉經的信徒。
古道路旁邊的巖石和瑪尼堆上,還留有當時信徒們制作、雕刻的大量佛陀、菩薩和高僧,及各種形象的神靈動物、海螺、日月星辰等。這些或古拙或細致的藝術外型,賦予了茶馬古道一種精神上的莊重與崇高,也為那悠遠而艱苦的路程增添了幾何宗教神秘色彩。
茶馬古道因其不可思議的艱難艱險和悠遠綿長,逐漸被歷史的激流和原始森林地貌掩蓋起來,只留下古道石板上二寸多深的馬蹄印,和沿路一座座古老而崇高的瑪尼堆、轉經房,在通知著大家這條道路上曾呈現過、發生過的那些關于文明,關于民族,關于宗教,蒼莽而深沉的歷史宏章。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