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品飲到一泡口感上佳的普洱,沖泡前的“醒茶”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醒茶,是使沉睡或塵封的茶葉經過與空氣、水分的接觸蘇醒過來,令葉片自然的呼吸,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不過醒茶又分為干醒和濕醒,那么您知道兩者的區別嗎?往常我們就來認識干醒和濕醒的區別。
普洱茶干醒:
1、茶葉解散
餅茶或其他外形的緊壓茶,需求撤除包裝,充分解散。新壓制的普洱茶結構比較緊,解茶時可用茶針或茶刀來解散普洱茶,解茶時需控制好角度與力度。盡量堅持葉片的完好性,順著葉片的規律去開解。從茶餅側面插入茶刀,上下晃動,悄然將茶葉撬起,留意沿著茶葉的條索,盡量避免茶葉撬碎。正確的方法撬下來的茶,是呈片狀的,茶條完好。
2、通風透氣
將解散的普洱茶攤臵于清潔、蔽蔭處,使其與空氣充分接觸。在這期間可在茶葉上掩蓋一層宣紙或棉紙,避免落入塵土。當然攤放的環境不能有異味,以免吸收雜昧影響茶葉質量,同時還要避免日光燈長時間映照。攤放空間的濕度不能太大,以免茶葉受潮蛻變。通風的時間視茶葉狀況而定,關于陳年老茶與潔凈度較高的茶,兩到三天即可;而新出堆的茶與帶有倉味的茶,則需求一到兩周的時間,以便更好的散去茶葉中的雜味。
3、茶罐儲存
普通運用有蓋的紫砂罐中止儲存,由于紫砂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能,并且避光與隔熱性也非常的好,可以堅持罐內的溫度與濕度相對穩定,令茶質和香氣快速凝聚。過度醒茶也會散盡茶香,需求控制好時間。在空氣中曾經通風透氣過的散茶塊,放入茶罐中進一步醒茶,大約存放2-3個月,讓茶與空氣緩緩接觸。
醒茶罐除了紫砂材質外,還可以選擇竹制的、藤編制的、瓷制的、陶制的等等,還有茶友運用沒有雜味的紙盒或者自制紙袋,都可以起到醒茶的作用,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茶來決議。
普洱茶濕醒
濕醒,便是第一泡的潤茶。沸水沖茶后加蓋疾速出湯棄掉,避免過度浸泡而使茶浸出物質過多,而致使正式沖泡時茶味變淡。水溫的控制,需求根據不同的嫩度來控制。原料較老的茶,可用沸水醒茶,原料較嫩的茶,恰當降低溫度醒茶。時間的控制,可以根據茶葉的緊壓程度把握。壓得較緊的茶,可以恰當延長醒茶時間,讓茶葉慢慢展開。一些普洱熟茶、黑茶,假設覺得醒茶不夠充分可以中止兩次醒茶。
不管是干醒還是濕醒,醒茶醒得好,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茶的口感,也只需自己嘗試、對比過才知道。。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