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過,被秋老虎擁抱的蓉城,給人以酷暑的錯覺。好在習茶多年,心漸漸安定,不至于被高溫所擾。
與茶界前輩相約飲茶,前輩的工作室位于鬧市旁的公園中,環境優雅,鬧中取靜,園中肆意生長的草木與隔河相望的繁華形成鮮明的對照。茶室不大,清幽靜雅,略有年代的中式建筑與傳統的裝修風格,讓茶空間顯得文化底蘊深厚。
前輩愛茶,亦惜茶,雖負盛名,卻極為低調謙虛。與他飲茶,十分輕松,我們從蒙頂山的綠茶、黃茶,喝到貴州的銀球茶,再到云南的普洱茶,直至極其珍貴的五花茶......
每一款茶,前輩與在座的茶友都靜靜的品味,分享茶帶給自身的感受。前輩的專業與認真,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茶的包容心,也體會到了真正的茶人對茶的珍視。
我們從茶類特點,聊到茶的做工,再到茶的口感與后轉化,知識跨度頗大。對于我的疑惑,前輩從各個角度耐心解答,困擾我良久的諸多疑問被解開,心中頓時豁然開朗。
席間,前輩的一席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我們品飲一款茶,需細品每一泡茶湯,感受茶湯的飽和度,口感、湯色、香氣等直觀感受是我們判斷一款茶是否為好茶的最初級標準,不能將其作為最終評判準則。
評判一款茶,我們需要從精神上去感受,好的茶會帶給我們深刻的記憶。
單從味蕾上去評判茶,是基礎的茶知識,是表面的東西。數千年來,茶文化漫長的生命力,是需要茶帶給人的精神震懾力去支撐,喝茶能走入精神境界,才是飲茶的至高享受,才能稱之為茶道。茶道不是用來表演和觀看的,而是需要靜下心來領悟,從飲茶的表象,走入茶的深刻內涵,才是茶文化的精髓所在。
一語驚醒夢中人。我不禁聯想到而今飲茶的各種現象,好茶無數,愛茶人多從感官上去對茶加以評判,極少有人去體會所飲之茶的深刻內涵。一款好茶,從采茶到制成,再經過包裝運輸,最后到品飲者口中,這期間凝聚了茶樹少則數年,長則近千年所吸收的天地精華、茶人的用心、茶商的奔忙,實屬不易。
每一類茶,都有其深遠的歷史文化淵源,了解了它們的深度內涵,靜靜品味它帶給飲者的精神體會,這才是真正的走進茶,走進茶文化。
如此方能不負杯中茶,不負自己。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