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句古老的俗語,道出了茶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口干時人們飲茶解渴,疲勞時人們飲茶提神,空閑時人們品茶消閑,煩悶時人們飲茶清心,滯食時人們飲茶去膩。中國邊疆高寒地區的少數民族更是一日不可缺茶,真可謂“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生活中關于茶我們不知有多少話題,茶可謂是雅俗共賞,老少皆宜。
飲茶既給人們帶來生理上的享受,也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愉悅。由前人細煎慢飲發展而來的出神入化的品飲藝術,已成了人們培養高雅情趣、寄托感情的一種手段,一種生活化的藝術,一種人生的享受,人們從中領略到生活的真趣。
以茶自省,以茶明志,以茶會友,以茶待客,以茶禮佛,以茶敬祖。隨著歲月的流逝,茶于無意之中,悄悄融入了我們的精神領域。
俗話說:酒壯英雄膽,茶引文人思。其實茶在許多文學家、藝術家眼里已經不只是一杯解渴或者招待客人的普通飲品了,而是逐漸變成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飲茶能怡神醒腦,有助文思,因此格外得到文人喜愛。而這份不解之緣,也使得茶文化成為中國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于唐朝興起并在之后得到較大發展的茶文化,同時也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豐富、高雅、含蓄的特點。
“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從古至今歷朝歷代著名的文人墨客們,他們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經常以詩詞達意,在自己的作品中去描寫和歌頌茶葉,從而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茶文、茶學、茶畫、茶歌、茶戲作品。
唐朝以來流傳下來的茶文、茶詩、茶畫、茶歌等,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從形式還是內容,都大大超過了唐以前的任何朝代。飲茶過程既是品味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調節和修養的過程,就是靈魂的凈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