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到現在,普洱茶的庫存已經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若幾十片,幾百片的倉庫被看做品飲儲備,可以不考慮收藏收益。那幾百件、上千件的倉儲,則必須要研究因市場的變動帶來的風險。
普洱茶市場有熊市有牛市,普洱茶本身也有越陳越香的特質。從表面上看,對于收藏的人而言,只需要做到熊市藏茶,牛市賣茶就可以了。普洱茶的熊市、牛市比股市容易判斷,但實際上很多人都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普洱茶出現熊市的時候,總會淘汰一些茶企,而這些茶企旗下的產品很有可能面臨被遺忘的命運。而收藏這些茶的藏家很有可能會折本。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在2007年之前,普洱茶市場天字第一號招牌是中茶。經2007年的風波,中茶在普洱茶統治地位被大益撼動,中茶2006~2007年的產品價格腰斬,直至今日近10年的時間過去,這一時期中茶的產品在收藏市場上幾乎無人問津。當這種情況出現后,顯然就不能用中茶經典產品的價格來估算庫存收益。如果在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大幅虧損的可能也不是沒有。
庫存風險是未來普洱茶收藏市場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想要規避或者解決就必須對市場變化有一個準確的判斷。比如當普洱茶從牛市進入熊市的時候,總是由一些標志性的產品或者品牌引發。當市場進入平淡期的時候,一些品牌就很難撐下去。在這個時候,就必須考慮將其品牌當中最沒有升值潛力的產品變現。比如品質不夠出眾,山頭沒有價值,產量比較巨大等等。
收藏市場是一個莊家說的算的市場,大家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錢。莊家總比散戶有話語權,莊家的庫存優先變現是再明白不過的事情。散戶跟著出,賺小錢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保險起見,散戶的庫存應多樣化,同時必須了解大宗貨物誰在建倉,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莊家是很難在熊市中立足的。一旦低價拋售,散戶就要跟著受水。因莊家實力帶來的收藏風險必須也要考慮在內。
關于普洱茶的收藏,還有很多細節值得我們去發掘。今天在這里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對收藏風險引起足夠的重視,畢竟這世上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的鈔票負責。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