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茶市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所有的大益茶投資者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臨近年份的大益茶,如果品質大致相當、行情也都不錯,究竟買哪一年的。
土豪:“當然是都買了!”土豪不在此列,我們來談只能有選擇性購買產品的人群。
研究大益茶的年份,首先要牢記一句話:“老茶僅供參考、五年是基線、三年是對比、當年新茶隨行就市。”
老茶僅供參考,最直接的例子,誰要是把今天的7542看做是明天的88青,那一定是得了失心瘋。近三十年普洱茶市場的變化過于巨大,以至于同類產品許多僅僅是名字相同。88青盡管是7542,但實際產量比今天的許多古樹茶都要少,而且那個時代又多是濕倉茶。太多因素湊在一起,才有了傳奇的價格。今天的7542,放個10年單片能過千就已經很不錯了,請參考901批7542。
五年是基線,這主要是因為平均每5年都會出現一個小高潮,同樣也會有一個小低谷。比如要從2016年的大益茶中找一款合適的產品出來,那就要參考2014、2015、2016、2017、2018這五年定位相關的產品。價格高的那一款是同類產品的上限,價格低的則是同類產品的下限。
三年是對比,有了上下限就要考慮升值潛力。通常情況下,三年內的大益茶本質沒有多少差異,說要買2016年的茶,其實應該把前后兩年的產品都考慮進去,2015、2016、2017這三年都要對比一下。綜合市場反饋、產品配貨量、莊家持有量、當前市場價格這四方面的因素,最終一定能選到合適的產品。
新茶隨行就市,新茶一上市其價格浮動會非常劇烈,一切皆有可能。上一秒是天堂,下一秒是地獄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行情是快速變化的,老茶價格、中期茶價格也就只能提供個參考。比如軒轅號出來之前,不少人都拿大益傳奇、大益傳世來做對比,實際上一點用處都沒有。
文章最后多說一句,特殊年份要特別對待。比如2005勐海茶廠改制、2007年普洱茶市場崩盤、2013年大益經銷商團隊發生變動等等。特殊年份故事多,佛曰‘不可說’,這些年份的大益茶,有的是聚寶盆,也有的是害人精。沒有十足的把握,那就少涉及這些年份的產品。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