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門的茶友時常面臨一個考驗,就是如何迅速判斷眼前這道茶的品級高低。認真地說,識茶需要長期的經驗,大量的樣本,無法速成。但是總有一些一般規律,可以讓你用排除法過濾掉太多干擾,在更規范的樣本里學習和比較。
下面按開泡一道茶的順序羅列如下,可以結合幾個階段一起看,也可以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只憑某一階段的要素來迅速判斷,那么怎樣區分出茶的品質高低呢?下面來具體的了解一下:
看茶餅:整體條索整齊,色澤勻整,無過多碎末雜質的為上;條索粗細不一,或者太碎,色差明顯的為下;色澤是個難點,很多以次充好的茶看上去比真正的好茶要光鮮。不過仔細分辨,好的茶品色澤自然悅目,反之過于鮮艷不自然。
聞杯蓋:首先要熱嗅時沒有令人不悅的氣味,香氣濃郁純正,冷卻后掛壁持久為上。熱嗅有酸、澀、焦等異味,香氣蕪雜,不持久者為下。
觀湯色:澄凈透明的為上;混濁不清的為下。沖泡手法正常,那么整個品飲過程中湯色的變化就可以看出茶葉的品級了。全程湯色穩定,漸漸變淡的為上幾道之后滑坡厲害,非常不耐泡的為下。對于茶湯品質有急速改變的,要小心"靠工藝拉升原料品級"的可能性。
品飲:茶湯的滋味豐富多彩,難以-一描述清楚,但有一點共通的是:茶與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借用茶友的口頭禪“這茶讓水變得好喝了" ,這是最簡單卻也是最難達到的要求。這口茶湯如果真正偷悅了你,它必然不差!
回味:茶湯下喉,對茶的真正考驗才開始。入喉順暢,香韻在口腔與鼻腔中停留時間長,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強烈的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氣不如茶湯在口中時強烈,舌面發澀,嘴里好像有一層塑料薄膜的粘膩感,這種茶湯必然有諸多問題,比如原料等級粗老,或者制作工藝不到位,或者倉儲濕熱等等
觀葉底:好的葉底要舒張自然,柔軟而有彈性,不容易揉爛的比一捏就碎的好。顏色均勻,一眼望去葉底呈統一的顏色,沒有明顯的深淺的為上;如果有灼傷紅斑的,其制作工藝不夠好,茶也就自然不夠好了。
當然,還要特別提醒一點,這些小竅門不能替代真功夫,想真正的喝懂、學懂、讀懂普洱茶還是要不斷的認真的腳踏實地積累經驗;千萬不要在別人炫耀自己學到的一點小竅門,要做到時時刻刻謙虛謹慎,要知道在高手面前,小伎倆很容易被戳穿。最恰當的方法是適可而止,兼收并蓄,方能穩步成長。千萬不要在他們面前喋喋不休,大放厥詞。若這樣的話,最后出丑的最終還是自己。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