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毛片,亚洲黄色网址

在馬六甲 他鄉盛飲我鄉茶

2024-07-20 zsdown520  338  收藏  管理

出新加坡海關,過海峽大橋進入馬來西亞國境。一路不停歇,兩個多小時車程便到得馬六甲。馬六甲城區很小,但很國際,又很中國。作為一個世界知名度極大的城市,馬六甲的濃縮袖珍程度卻出人意料。

馬六甲與中國情緣頗深,城里城外中國元素遍布。走在馬六甲老城,沿街兩邊盡是雕梁畫棟的房屋、掛著紅燈籠的餐廳、貼著對聯的木門、處處可見的漢字店標。

尤其是行走在雞場街,繁華的街道全由老式騎樓建筑組成,在里面,你會看到很多華人會館,例如福建會館、海南會館等等,滿眼的華語招牌,滿大街講著漢語的華人,令人恍惚,疑是來到了另一個故鄉。

市區東南郊有一座百米多高的山丘,名曰“ 三寶山 ”。鄭和當年七下西洋曾五次駐扎馬六甲,當地華人后來便把他經常登臨并散步的這座小山丘,以他在家鄉的小名親切稱之,還被馬來西亞聯邦議會以法律形式頒布為國家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遺產。整個三寶山麓有 12500 余座墳墓,是海外華人最大的墳山。三寶山上有一座寺廟,也稱“ 三寶廟 ”,廟里供有鄭和雕像。離三寶廟不遠的山腳下還有一座紀念碑,是為紀念二戰期間被日本人殺害的華人而修建的。

可是,我奔赴馬六甲的主要目的卻不是觀光游玩,而是為了一場海闊天空的茶約。還在國內時,我對茶友阿丕說近期將經由馬六甲去吉隆坡。阿丕聽聞馬六甲就來神了,稱在那有一要好茶友,特別愛茶,手里也有好茶,停留馬六甲一定要設法與他約個茶。說著,立馬撥通越洋電話,并讓我與遙遠馬六甲的阿炳通話,初步約定了一個星期后的海外茶局。

阿炳真是熱心腸,我剛從新加坡出來就開始了電話聯系,隨后又微信語音不斷詢問經過地點,并一再告知待會兒接頭見面地的行走路線和周邊景物。而我則一路都在通過他說話的嗓音、語速、語氣熱切度來想象他大致的年齡與外貌模樣。果真,當我走近馬六甲市中心小廣場,一眼便認定噴水池邊正急切在游人堆里逡巡打望的那個中等個頭、面容黝黑、約莫五十多歲的華人就是阿炳。

阿炳很有情調地將招待我的茶局安設在了馬六甲市的制高點上。空曠的圣保羅山上撐起一把高大遮陽傘,傘下擺放著簡潔的茶桌椅和茶具,還有兩位華人茶友正在那等候。一番熱情的寒暄后,招呼大家坐下,阿炳開始正襟危坐侍弄起茶來。從一個老態龍鐘的小蔑簍里,阿炳舀出幾匙條索粗壯、褐黑滄桑的干茶,置入蓋碗。炭火爐,老鐵壺,自取的山泉水。沸水注入,縷縷茶香漸次輕幽彌散。

這茶香不夾些絲妖冶浮佻,不顯張揚高,篤實沉穩,滿蓄深邃的歲月感。透過玻璃公道杯看茶湯,酒紅剔亮,亞光迷離,泛著那種只有相當的時間積淀才能著上的油潤包漿色。端起茶杯輕啜一口,湯感飽滿,頓覺一股雨后濕木般的甜厚陳韻在口腔氤氳。閉上眼,深吸一氣,細抿著將茶湯含送入喉,醇濃溫和,柔滑甜順。再提一口氣,喉韻深沉,陳香持久。睜開眼,禁不住一聲贊嘆:好茶呀,老味兒十足!

隨著這泡茶開湯,阿炳也陸陸續續、間間斷斷地開始了對我這個“老外”的茶敘茶述。他介紹說,馬來西亞的國民中,馬來人和土生土長的巫人占總人口的 65%、印度人占 8%左右,而華人占了 25%左右。不管是何裔何族,馬來西亞全民無論早餐、午餐、晚餐或者夜宵,整天都喝茶。馬來西亞全民飲茶之風是 20 世紀初受英國人影響而來的,人均年茶葉消費量高達 900多克,世界排名第 13 位,比世界茶故鄉的中國還要靠前。

馬來西亞本土茶葉產量僅有 3000 噸左右,茶葉消費主要依靠進口,每年從中國、印尼、越南、斯里蘭卡、印度、美洲以及東非等十幾個國家進口約 2.7 萬噸茶葉。

中國大陸是馬來西亞茶葉重要進口渠道國,2021 年首超摩洛哥,成為中國出口茶葉額排名第二的貿易伙伴,且呈持續增長之勢,貿易額年均增長超 40%,出口量年均增長超 20%。一般城市居民,日常以飲用紅茶者居多,喝茶時大多習慣加奶和少量糖。馬來西亞的華人基本上是 1930-1940 年期間從廣東福建一帶移民過去的,所以承繼了廣東福建一帶的茶飲習慣。從華人家里喝什么茶能大致辨別出這家人的祖籍:福建人喝巖茶、鐵觀音;廣東人喝六堡茶、普洱茶;客家人喝綠茶;潮州人喝鳳凰單樅;福州人喝香片。

馬來西亞的華人家庭里都會在桌上置放一個矮沿籮筐,里面一個熱水瓶、一大瓷壺茶、一摞瓷杯或粗碗,大人小孩渴了就自己去喝。幾乎每家如此,不同的只是茶葉種類。阿炳是廣州人,所以他今天的開場茶便是一泡 20 世紀六十年代的老六堡。

這泡老六堡茶非常耐泡,十五六巡過后依然栗紅沉穩,不現水味,悠長的茶韻在喉間迷離。將第一段茶局的殘跡收整干凈,第二段茶局的主角閃亮登場了。

阿炳從一小陶罐里舀出 15 克塊狀茶來,一眼便知是普洱生茶,細打量外形顏色,有一定年份,但又不算太老。阿炳邊做出湯前的一道道準備工作,邊對我絮叨:在 2000 年之前,馬來西亞是很少有人喝普洱茶的。直到一位出生在馬來西亞的中國臺灣茶人鄧時海出版了那部著名的《 普洱茶 》,馬來西亞人才開始逐步接觸并越來越喜歡普洱茶,現在,普洱茶已經成為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中國茶了。說著,第一泡茶湯滾燙注出,頃刻,一股優雅怡人的煙香之氣氳氳漾起,相較前面那泡老六堡茶,它的香氣更顯柔滑細膩,更具活潑沖漾力。

茶湯入口,花果香濃郁,湯感粘稠,內質豐厚,兩頰生津迅猛,口腔茶情廓滿。咂吧著久蘊不絕的梅子韻,我心想,這款茶的滋味似曾相識,7542 是肯定的,但具體哪一年哪一批次的哪款茶還難以判定。好一陣子靜默無聲,幾個人都沉浸在這口感豐富、層次分明的茶湯里,細細品味。

喝完第三泡,阿炳才開口說道:這是勐海茶廠 1996 年第一批次生產的 7542,也就是茶界俗稱的“96 玫瑰”。說著,還翻找出這餅茶的包裝紙遞給我鑒別。我恍然并驚喜,原來是它,我曾有幸在國內一位資深茶友處品嘗過兩回,對它優雅迷人的表現折服不已。這幾年的它在市場上被熱捧,不僅價格節節攀升,而且被藏家嚴捂緊守,難覓其蹤。

仔細辨認包裝紙上的印刷字體:版面上方“云南七子餅茶”中的“南”字右下角有微微的三角缺口,俗稱“ 缺三角 ”;版面最下方那排英文字母中西雙版納的“ 雙 ”字拼音少了后鼻音的“ G ”。阿炳不但完整保留了此餅茶的外包裝紙,連內飛也完好:外包裝的印刷顏色是紫色,內飛印刷顏色則是紅色,“ 外紫內紅 ”,這是“ 96 玫瑰 ”區別于其他年份紫大益的獨有特色。

遇著“ 96 玫瑰大益 ”話題,我忍俊不住,竟打破入鄉隨俗、謹言慎語的常規,在阿炳等人面前顯擺起茶知茶識來:“ 96 玫瑰大益 ”是勐海茶廠一款具有劃時代里程碑紀念意義的茶,因為它是歷史上第一塊使用“ 大益 ”商標的緊壓茶。

計劃經濟時代,普洱茶基本上是以“ 中茶 ”為銷售品牌,“ 中茶 ”商標的所有權卻統屬于中茶公司。1984 年茶葉統購統銷政策取消后,中茶公司開始向使用“ 中茶 ”的幾大茶廠收取商標費。1987 年全國茶葉市場逐漸開放,為了發揮各地茶廠的積極性,開辟自己的產品市場,中茶公司下發通知,收回“ 中茶 ”商標所有權,各地茶廠今后一律停止使用。

從此,云南各茶廠先后開始注冊自己的產品商標,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商標熱”。勐海茶廠是在 1989 年底注冊的“大益”牌商標,注冊后的很多年,“大益”商標只用于一些散茶商品,直到 1996 年,勐海茶廠才生產了第一款“ 大益 ”牌茶餅,就是“ 96 玫瑰 ”。當年出產了生、熟一對餅,外包裝都是一樣的“ 外紫內紅”,只是熟茶現有存世量遠比生茶稀缺,因而知道“ 96 玫瑰 ”熟餅的人少,有幸接觸過的就更少了。“ 96玫瑰 ”的外表辨識度很高,除了上面說到的“ 缺南 ”、“少 G”外,它的包裝采用的是老勐海茶廠經典的螺旋包法,仿造難度高,拆開了就不容易復原。很多茶界名人對這款茶贊賞有加,評價頗高。余秋雨稱:湯色桔紅,有野樟香味道,無雜味,有純樸感,保留了煙熏風土特色,但有臺地茶的微澀,是大益茶的新起點。白水清道:湯色清紅明亮,葉底柔軟鮮紅,香氣純正,湯感厚重,入口順滑,湯水穿透力強。在現今普洱老茶投資市場上,“ 96玫瑰 ”和 88 青、94 青、97 水藍印等 7542 同胞兄弟們一樣,是熱門話題。

一道一道地悉心泡過來,阿炳這 15 克“ 96 玫瑰 ”真是持久耐戰,且前水、中水、尾水層次分明,各具特色,二十幾泡以后的甜度依然薄而鋒利。問及此茶來歷,阿炳說他 2000 年回廣州老家探親時,表哥陪他去逛芳村茶葉市場,在一家普洱茶店,他買下一件下關寶焰生沱茶,準備回馬來西亞后作為歸國禮物送親戚朋友。

店家又向他推薦這款“ 96 玫瑰 ”,他被“ 第一次使用‘ 大益 ’商標 ”的說辭打動,就下手了兩筒。那件下關沱因為外貌像蘑菇,又似心形,很討喜,回馬來西亞不久,整件 18 條 126 沱一送而盡。后來還有人上門來討要,阿炳只好拆開一筒“ 96 玫瑰 ”送出去了,另一筒則包扎嚴實地封存著。前幾年在華文報上看到一篇介紹此茶的文章,才知這款茶已是江湖明星,如日中天,連忙翻拆開一餅來試喝,果然不同凡響,從此捂緊藏實,視為至寶。

那一日馬六甲天高云淡,遠處的馬六甲海峽煙波浩渺,海天一色。短短兩個半小時,僅僅兩泡滄桑老茶,激濺起了海外華人久蓄心中的滿腔故土深情。臨別,阿炳及兩位華人同胞緊拉著我這祖國來客的雙手,眼眶噙淚,依依不舍!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全部評論(0)

新聞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滕州市| 改则县| 诸暨市| 连江县| 会同县| 龙州县| 大方县| 湛江市| 庆元县| 麟游县| 彭泽县| 大厂| 荔波县| 偃师市| 牙克石市| 黔南| 沭阳县| 民和| 绍兴县| 柘城县| 汉源县| 井陉县| 汪清县| 禹城市| 博湖县| 铁岭市| 南和县| 东港市| 启东市| 界首市| 台安县| 浙江省| 澳门| 庆阳市| 库尔勒市| 和政县| 永顺县| 石景山区| 宾川县| 无棣县| 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