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只有每年的315,許多人才會注意到原來自己還有權益可以去維護。現如今的社會,每個人都是消費者,都有安全保障、知悉真情、自主選擇、監督批評等多項權利。法制社會,人人都應該保障好自己的權利,除了受到侵害時候運用法律手段,更多的則是在消費時候就仔細甄別,減少自己受到欺騙的機會。
任何事物有了一定的名氣,就會出現以次充好,魚目混珠的同類,普洱茶也不例外。除卻一些明顯的霉變現象、氣味不純正等一接觸即知的特征之外,還有很多不容易看出的比如以濕倉加快陳化速度,新茶做舊成老茶,包邊茶等等。
老茶友固然經驗多,選購茶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大部分都有自己信賴的廠商和商家,好與不好無需多言便有結論。而一些新近接觸普洱茶的茶友就犯難了,就算在購買前學習了不少相關知識,真正購買的時候,其實對于好或者不好的界限是模糊的,要是碰上一些個忽悠專家,三言兩語就把之前牢記在心的辨別方法忘得一干二凈。
各類普洱茶鑒別知識網上已經充斥著很多,那些反復被提到的方式方法,都有其獨到之處,無論是從條索、芽葉還是從氣味、色澤上去判斷,都是茶品拿到手上甚至開湯以后的判斷。當然真讓你到開湯這一步,也不會是太明顯的劣質茶。
那么在茶品拿到手上之前呢?無論是店面購買還是網上購買,其實幾個標準是相通的。
價格也是衡量標準
這個標準大概適用于絕大部分商品,包括茶品,一些所謂的低價茶,比如“幾塊幾包郵”的班章、冰島、昔歸,有人敢賣,也還真有人敢買。不了解普洱茶的人也都或多或少聽說過的幾個名字,稍微去查下資料就知道“幾塊幾”能夠買到些什么料。敢喝嗎?
而那些或許價格不那么好看,實際卻是真品的茶卻反被質疑為什么那么貴。其實很多茶品的價格已經趨于透明,在許多茶業門戶網站上也都能查詢到,可以作為參考之一。
注意授權及防偽標識
目前實體店和網店都會品牌授權才能售賣某品牌茶品,在購買前一定要確認有授權。防偽標識的學習也很重要,現在大部分品牌都有自己的防偽碼,可以直接查證,一般品牌授權的經銷商也都可以幫助消費者鑒別真偽,而對于正品的賣家來說更愿意消費者能主動去鑒別,學會鑒別。
選擇有信譽的正規商家
這個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尤為重要,不法商販賺取的是快錢,所以會以極低的價格在短時間內銷售茶品,隨后銷聲匿跡。而正規的商家可能每次的優惠都不是那么多,卻是真品的保證。
所以在選擇商家時一定要慎重,多比對幾款茶的價格,就能大概了解該商家所售賣的是否正品,再檢查看授權,貨品到手以后進行防偽識別,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就可以有結論是否繼續在此商家購買。而在整個過程中接觸的普洱茶知識、品牌知識也都列入自己的資料庫,隨時調用。知識、好茶、正品商家同時收入囊中,何不快哉!
作為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可以容忍購入一些口感不是太適合的茶,但絕不能買到劣質茶,所以,最關鍵的鑒別還是要靠普洱茶知識的積累,多接觸、多喝、多看、多聊,火眼金睛也是可以練就的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