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說的“苦底”一般都是對普洱茶中的熟茶來講的,就是說茶湯入口時沒感覺到明顯的苦味,但回味時感到一些“苦”味。
茶箐通過渥堆發酵,苦澀味都會轉輕,只是因為發酵技術或者發酵程度的不同,其結果會有所不同。如果只是輕微的苦,而且只是比較短暫的一個感覺,苦后馬上可以感覺到回甘,這是可以接受也是正常的,并且隨著茶存放的時間延長,這種苦味也會變得更加不明顯,甚至完全感覺不到。
但如果出現那種明顯的苦,就是茶湯入口的第一感覺就是苦,而且苦感持續時間長且濃而不化,感覺不到回甘。如果熟茶存放5年以上,甚至10年以上,都能感覺到明顯的苦味,那是說明后發酵情況不好,茶性偏死,不是什么好茶,也沒什么存放價值。
同對應著,熟茶出現了“苦底”,也會有回甘。首先要有茶底好的毛茶,再有好的發酵技術,發酵師,發酵環境等,才能有品質好的熟茶。古樹茶的茶氣,底蘊等都相對臺地茶厚重,所以發酵出的熟茶回甘自然要比臺地好。
所以,如果你嘗到一款有“苦底”,但化得快,而且回甘好的熟茶,那么恭喜你,這是一款品質好的熟茶,值得品飲和收藏。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