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彬款壺、孟臣款壺在康熙年間,成了功夫茶中的一種重要的器具了。那么功夫茶為什么會選擇這種紫砂(或朱泥)小圓壺呢?
首先,從工藝上,朱泥適合于制作小圓壺,而功夫茶葉多水少,湯色濃郁,追求質而不追求量,故杯宜小不宜大,壺大杯也相應要大,豈不成了牛飲。
體量小的茶壺,陶色和器形成了審美的主要對象,表面的裝飾常常只會產生畫蛇添足的效果。壺既然要小的,只好圓下去了。
泡功夫茶,采用朱泥壺最優。根據瓷庫中國專家的研究,認為泡茶以今日臺灣的高山茶、烏龍茶為例,確是朱泥優于紫砂,紫砂壺優于潮汕壺,這是有共識的認知,亦有其科學根據,因其毛細孔結構粗細松實不同,對香分子的吸附有所增減。但潮汕壺則擅于詮釋普洱茶及重焙火的鐵觀音,可增益其陳韻。總之,不同的茶應用不同材質、不同燒結度的壺(杯、碗、盅)來追求最佳茶湯表現。此說甚切,精于茶道的功夫茶人,必然像重視茶葉的質量一樣,重視茶壺選擇。
紫砂和茶湯色相相近,協調,這是一種沈郁穩重,不事張揚,但并不寂寞的顏色,小壺的造型通常線條柔和,低矮,簡練而不呆板,平穩而不凝重,淳樸莊重,是一種忠實的茶具,這種形式很適合功夫茶區的飲茶習慣和審美情趣;也與當地人的性格特征有直接的關系。閩南人的性格也如同閩南的丘陵地帶,山不高峻,河不寬闊,農業條件優越,生存條件良好,只求平平安安過日子,不想冒太大的風險,沒有北方人的豪爽,沒有江南人的瀟灑,民風淳樸,性格內向,追求安定,相信傳統,注重形式。(來源:普洱茶,圖來源:說茶網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