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開發使用藍田玉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而它的美名則源于秦時的第一塊玉璽。和歷史的輝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些年藍田玉市場一片混亂。玉賣石價讓當時的藍田玉成了廉價玉的代名詞,名不副實也讓這種歷史文化名玉落了厚厚的一層浮灰。為了擦去這層灰塵,從1999年開始,藍田縣政府就開始申請原產地域保護。歷經6年,終于在2004年通過了原產地域保護。而今,事隔兩年半后,原產地域保護到底給藍田玉帶來了什么變化?昔日的歷史文化名玉重現光彩了嗎?那些在藍田玉開發過程中的老問題是否解決了?又出現了哪些新問題?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藍田玉標志使用近在咫尺
在不大的藍田縣城,最多的店鋪就是玉石店。三條大街幾乎都是一家店挨著一家店。采訪當天是周二,恰好是藍田玉原產地域保護辦公室里人最多的時候。西安寶石鑒定中心藍田分站就設立在這間不大的辦公室里,每周二和周五是固定開放的辦公日。記者看到,來往的商戶絡繹不絕,每個人都把幾十件或十余件的玉石制品放到一個大盒子里,再送到鑒定室等待鑒定結果。“我們是西安寶石鑒定中心的工作人員,每周都要來兩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鑒定中心主要通過儀器檢測玉制品是天然品,還是經過后期化學處理的樣子貨,并以此把玉制品分為ABC三個級別。“商戶當然會挑選一些好東西來鑒定,有了鑒定書,賣玉的時候就有依據了,也能買得上價錢。”記者了解到,現在光藍田縣城就有近300家開張營業的玉石店,這個數字比起以前的不足百家,翻了兩三倍。
“藍田玉的店面增多了,銷量上升了,但并不是市場上越多藍田玉越好。”除了成立藍田鑒定分站,申請前后最大的變化是藍田玉標志不能再隨便使用。藍田玉保護辦公室的王科長告訴記者:“眾多生產企業中,現在有四家企業可以使用‘藍田玉’地理標志。”記者了解到,目前15萬張的地理標志正在印刷當中,估計不久貼著地理標志的藍田玉制品就會出現在市場上。
原產地域保護最重要的是用原產地域保護來規范整個市場,從而保護藍田玉這塊金子招牌。王科長告訴記者,目前已經制定了《藍田玉規范辦法》來規范市場,只有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才能使用“藍田玉”地理標志。具體條件包括生產條件、檢測條件和技術力量三方面。規范辦法對生產企業的廠房、機器設備、檢測設備等硬件提出了具體條件;還對生產企業的工藝師、技工人數做了詳細規定。“我們的定位是依靠藍田玉地域保護,最終把藍田做成西安周邊玉石集散地。”目前藍田玉器市場不是只有廉價的玉枕和手鐲,高品質、多種類產品也在與日俱增。而且這里不僅僅只能買到藍田玉,不少商戶從云南、河南、揚州、廣州、北京等原產地和加工地紛紛購進成品玉,和田玉、翡翠等玉種豐富了整個市場。
雖然藍田玉市場已經向規范化起步,經營規模也在拓展,但在不少老經營戶眼里,藍田玉的春天似乎還沒有到來。
三大軟肋讓藍田玉難放光彩
在藍田當地從事玉器加工銷售11年的王鈞志無疑是個業內人士,他歷經了這些年藍田玉發展中的高潮和低谷。“藍田玉目前仍然存在著嚴重的產銷低谷,處在吃不飽餓不死的困難局面”在談到藍田玉的經營現狀時,王鈞志感嘆道,“市場無序競爭、技術貧乏、無行業管理,無疑成為藍田玉發展過程中的三大軟肋”。
無序發展、一盤散沙、不正當競爭、慘淡經營、新產品壽命短……談到市場混亂這一影響藍田玉發展的首要軟肋時,王鈞志說藍田玉行業現在并不是良性發展,而是曲線狀的扭曲發展,靠的就是“世界文化名玉”這一金字招牌和背靠省會西安的優越地理位置,此外,還有2004年拿到藍田玉原產地域保護這三大優勢。
記者在王鈞志的玉器店中看到,龍船、玉枕、象棋、花盆、骨灰盒等玉器商品種類繁多,其中一幅古代四大美女掛件吸引了記者的注意。王鈞志告訴記者,這幅掛件在店內標價為800元,但其他一些玉器店有的才賣到400元,就是因為玉器少了選材、拋光等工序。“新產品一上市很快就被大同小異,千物一面的粗、假便宜貨抵消,人為的把玉石賣成了石頭價”,王鈞志告訴記者,因為玉器商戶們都主要靠河南人的供貨,哪個產品好銷,大家就一股腦進貨,只要后進者晚上兩個月甚至一個月,貨物就會大量積壓。
市場混亂的另一個普遍現象是“經營戶不在銷路上拓展市場,卻在門前搶生意、砸價”,王鈞志對此記憶猶新。2003年,一位甘肅商人拿了四萬元開了貨車進貨,可是只買了價值7000元的貨物就走了。像這樣互相砸價賤賣的例子太多了,可如今并沒有大的改變。王鈞志感嘆說,這些生意的外流和利潤損失都是因商品的大同小異沒有競爭力導致的。而且,許多外地人到陜西出差旅游,慕名買藍田玉,卻因為買不到精品藍田玉,售貨員只好推薦做工精細的岫玉代替藍田玉。高端產品被替代的同時,低檔玉石產品被河南的重陽石、大理石和商州玉所頂替。客商遺憾的同時,藍田玉自然少了“回頭率”。此外,藍田玉還沒有固定的批發和零售市場。批發商和零售商都集中在長坪路上,互相爭搶客源。這些也是造成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
藍田玉發展過程中的第二道軟肋是技術人員貧乏。沒有一個國家級的工藝大師,美術工藝師也只有2人。而同樣是玉石原產地,河南就有27個工藝美術大師。本地技術人員缺乏,外地技術人員水平卻是“技術高的不出門,出門的技術低。”雖然藍田縣生產玉器的廠家有近百家,可現在藍田縣自己的技工只有幾十人,其中真正在干技術活的還不到十來人。現在藍田縣內從事玉雕行業的技工大部分來自河南,而王鈞志開的玉雕加工廠已經找不到合適技工停產半個多月了。雖然縣上也有一所民辦玉雕培訓學校,但由于規模小、底子薄、條件差,培訓出來的學生技術不高。藍田縣外經貿局行管處宋濤也補充說,玉雕培訓學校的生源很少,因為玉石活需要粗中無限細,還需要學生先學美術,再學雕刻,收效很慢,沒有一兩年根本學不出來。所以縣上的年輕人寧愿學廚師,也很少有人學玉雕,這也是造成藍田玉雕人物題材少,花鳥題材多的原因,“因為現在的技工都是憑經驗,美術功底較薄弱”。
缺乏行業管理,沒有行業協會指導造成的藍田玉市場的無序混亂,成為阻礙藍田玉行業發展的第三大軟肋。記者了解到,從1998年至今,曾一度有三個行業協會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流產”。像1998年的藍田玉產業開發協會和2004年的玉石質量管理協會,都是只有一個空牌子,并沒有做任何實質工作,已經名存實亡。而2005年正在籌備中的玉石協會卻因為前兩個協會存在而無法成立,甚至被當地玉石界人士戲稱為“沒有成立的光桿協會”。
藍田玉的春天還有多遠?
想要一下子克服這三大軟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對眾多玉石經營戶而言,藍田玉要發展就需要政府對此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和切實的舉措。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導一個行業協會的成立,把眾多玉石經營戶團結起來,在藍田玉的加工、銷售、推廣、產品分工等問題上都能達成一致。“協會辦起來,就能以協會名義做很多有用的事情。”只有建立起行業協會,才能解決很多內在的矛盾,從而做到統一市場價格、協調產銷矛盾的作用。
“到目前為止藍田玉市場沒有一個專門的主管部門,礦務局、外經貿局、質檢局都只管一部分,卻沒有全面管理的部門。而在河南的玉石原產地卻有專門的玉石管理局進行管理。”除了協會調解,政府管理也是規范市場的主要舉措。以外省的例子來看,有了玉石管理局牽頭,就可以協同有關部門對玉石市場進行長效整頓,將假冒藍田玉逐出市場。同時,合法經營戶也就可以不斷開發出新產品占領市場,恢復藍田玉的形象。
目前,雖然玉石街已經有了三條,但其中很多玉石商戶都受制于房東,一旦房東抬高房價或收回房子,商戶們就要轉移,流失掉客源的同時,也打亂了成規模的市場。因此,對已經形成的玉石街,政府應該采取措施保護,“比如可以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建立門面房,改變零散不穩定經營現狀,而且最好將零售和批發市場分開”,一個玉石經營商這樣建議。如此就可以穩定已經形成的市場,并讓藍田玉供銷市場長期穩定下來。
克服技術貧乏雖然不是一朝一夕,但應該盡早著手。商戶反映,現在技工缺乏,而且一所玉雕培訓學校培訓力量明顯不夠。外經貿局行管處的宋濤也承認,縣政府應該大力引導年輕人從事玉雕學習,擴大學校規模,采取和西安的藝術院校聯合辦學的方式,增加培訓技術含量,擴大生源。只有生源擴大了,以后的優秀技工才會增加,最終技術才能決定藍田玉市場份額的要素。
西安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藍田玉又是古代四大名玉之首,千百年來的歷史淵源讓藍田玉名聲在外,如今原產地域保護的通過也讓藍田玉身價倍增。這些資源優勢如果整合在一起,就會相互輝映,和其他城市相比無疑獨占鰲頭。但如今,藍田玉卻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和旅游資源相映生輝,還沒有走出低谷。因此,希望有關政府能夠利用好藍田玉原產地域保護的招牌,把藍田辦成全國第三個玉石產品批發基地,從而拉動整個藍田經濟乃至西安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