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若無七千年前河姆渡的玉飾玉佩,五千年前紅山文化的玉龍玉獸,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玉壁玉鉞,方寸之玉也成不了這大的天地。《山海經》記載中國產玉之地有兩百多處,安陽殷墟一座古墓中出土玉器多達755件,藺相如曾以生命護衛和氏壁,萬千兵馬相爭廝殺只為爭那傳國玉璽,漢代帝王葬用玉衣、九竅塞、玉晗、玉握欲使尸骨不腐,中國人使玉有了超自然的能力,玉成了帶有神秘法力的靈物。
世界上不獨中國人愛玉,古代歐洲人,美洲人也迷信玉,認為佩玉可辟邪,還可治愈腎玻但愛玉用玉的日本人、新西蘭毛利族人、印第安人、阿拉伯人、西伯利亞人,誰都沒象中國人這般建構了豐繁博大的玉文化,中國的玉器在政治的、經濟的、宗教的、禮儀的、道德的、藝術的等等活動中,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國何以如此重玉與中國為什么創造使用方塊圖形文字頗為相似,令外國人不解,也給中國的思想者們出了一道難題。新老學者們解構河圖洛書,周易八卦,在玉面前似乎說不出多少道理。而玉的長久不衰的魅力,是否正在于此?
今天的華人依然重玉佩玉愛玉玩玉欲罷不止,是否也因好玉者如魚在水冷暖自知,頗有一點得玉忘言的入禪境界?看來玉中蘊含了中國人的理念、心性、氣質與想象,林林總總的玉器展示了東方古國獨特的文化符號與話語。要今天的中國人不愛玉,是挺難的。
有形與無形,高貴與世俗,財富與審美,理性與迷信,自然物與生命人,在玉上水火交融,在玉上渾然一體,在玉上綻放精神,在玉上放大了智慧,在玉上碾展出七千年的年輪!玉這棵生長在中國的文化大樹,老枝凝重,新枝萌綠,即便是進入了后現代或后后現代,克隆羊克隆人克隆各樣類形態的文化,大自然造就了每一塊玉,卻都是唯一性的一次性的不重復的,難以克隆的。玉,使人之為人的內容多了一點份量,多了一點神秘,多了一點密碼,多了一點穩定性。
玉之美妙神異,不可解、不可知、不可說,使這個世界多了點滋味,多了一點色彩,多了一點迷幻,多了一點警示。玉成了文化,也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