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標準等同采用了《GB 614-88 化學試劑 折光率測定通用方法》中方法原理部分。
本標準參照采用了《GB 611-88 化學試劑 密度測定通用方法》中3.1密度術語及符號部分。
本標準是在DZ/T 0044-93和DZ/T 0045-93基礎上制訂的。保留了DZ/T 0044-93和DZ/T 0045-93中實踐證明適合我國情況的內容。
本標準生效之日起同時代替DZ/T 0044-93和DZ/T 0045-93。
《珠寶玉石》標準包括以下兩個單元:
GB/T 16552-1996 珠寶玉石 名稱
GB/T 16553-1996 珠寶玉石 鑒定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都是提示的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地質礦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由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蓓莉、李景芝、沈美冬。
本標準于1996年10月首次發布。
本標準委托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解釋。
注:珠寶玉石鑒定標準由國家技術監督局1996年10月7日批準,自1997年5月1日開始實施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珠寶玉石的術語,鑒定方法及鑒定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珠寶玉石實驗室出具證書或報告;也適用于珠寶玉石貿易,如公司、商店、展覽及展銷會、拍賣行等貿易活動;海關、保險公司及珠寶玉石進出口應參照執行。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
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614-88 化學試劑 折光率測定通用方法
GB611-88 化學試劑 密度通用測定方法
GB/T 16552-1996 珠寶玉石 名稱
3 術語
3.1 結晶狀態 crystalline state 指樣品是否為結晶物質。分為:晶質體和非晶質體。晶質體還可分為晶體(可有雙晶)和晶質集合體。
3.2 晶系 crystal system
按晶體的對稱程度分為七個晶系:等軸晶系(cubic system)、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四方晶系(tetragonal system)、三方晶系(trigonal system)、斜方晶系(orthorhombic system)、單斜晶系(monoclinic system)、三斜晶系(triclinic system)。
3.3 晶體習性 crystal habit 晶體或晶質集合體通常所具有的形狀、表面特征等。
3.4 光澤 luster
指珠寶玉石反射光的能力和表面反射光線所表現的特點。光澤從強到弱有:金屬光澤(metallic luster)、半金屬光澤(submetallic luster)、金剛光澤(adamantine luster)、玻璃光澤(vitreous luster);由集合體或表面特征所引起的特殊光澤有:油脂光澤(greasy luster)、蠟狀光澤(waxy luster)、珍珠光澤(pearly luster)、絲絹光澤(silky luster)。
3.5 解理/斷口/裂理 cleavage / fracture 晶體受力后沿晶格面網方向產生的應力面為解理;按應力面的平滑程度及產生的難易程度分為極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四個等級。晶體受力后產生的無定向非平面的破裂為斷口;主要斷口類型有參差狀斷口,貝殼狀斷口。晶體受力后沿雙晶結合面裂開產生的平面為裂理。
3.6 特殊性質 special character
3.6.1 鹽酸反應 hydrochloric acid reaction 指常溫下與稀鹽酸的反應程度,主要用于鑒定碳酸鹽類珠寶玉石。對樣品有微損,僅適用于原石或允許使用的樣品。
3.6.2 熱針反應 hot point melt 用熱針可將樣品熔融的現象,主要用于鑒定琥珀、塑料、樹脂、蠟等低熔點的有機物。對樣品有微損,僅適用于原石或允許使用的樣品。
3.6.3 發光性 luminescence 某些珠寶玉石在外加能量(如熱、紫光、紫外光、X-射線、陰極射線等)的輻射照下,引起樣品發射可見光的性質為發光性。
3.7 特殊光學效應 special optical phenomena
3.7.1 貓眼效應 chatoyancy 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寶玉石,表面呈現的一條明亮光帶隨樣品的轉動光帶會移動或出現光帶張合的現象稱為貓眼效應。多數是由于含有密集平行排列的針狀、管狀或片狀包體造成的,也有由于結構特征、固溶體出溶或纖維狀晶體平行排列而致。
3.7.2 星光效應 asterism 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寶玉石,表面呈現出兩條或兩條以上交叉亮線為星光效應。常為四射或六射星線。多是由于內部含有密集的兩向或三向針狀包體而致。
3.7.3 光彩效應 labradorescence 寶石內部的包體或結構特征反射出的光所產生的一種漫反射效應稱光彩效應。如:月光石是由折射率稍有不同的正長石和鈉長石平行交生的超微細結構,產生漂浮狀的淡藍色或白色光彩,也稱為月光效應。
3.7.4 變彩效應 play-of-colour 光從某些特有的結構反射出時,由于干涉衍射作用而產生的顏色或一系列顏色,隨觀察方向不同而變化的現象。如:歐泊。
3.7.5 暈彩效應 iridescence 光通過折射率不同的薄膜或薄層時,在寶石表面或內部產生的彩虹色為暈彩效應,。如:冰長石、拉長石。
3.7.6 變色效應 change-of-colour 在不同光源照射下,樣品呈現明顯顏色變化的現象稱為變色效應,常用日光和白熾燈兩種光源進行觀察。
3.7.7 砂金效應 aventurescence 內部細小片狀礦物包體對光的反射所產生的閃濼效應。
3.7.8 珍珠光澤 pearly luster 密集排列的碳酸鈣晶片對光進行反射、干涉和衍射的綜合效果。
3.7.9 色散:白光通過透明物質的傾斜平面時,分解成它的組成波長。通常用弗朗霍夫光譜B(B=687nm)和G(G=430.8nm)線相當的光所測得折射率的差值來表示。
3.8 優化處理 enhancement
3.8.1 熱處理 heating 通過人工控制溫度對樣品進行加熱的方法,改善或改變珠寶玉石顏色、凈度和(或)特殊光學效應。
3.8.2 漂白 bleaching 采用化學溶液對樣品進行浸泡,使珠寶玉石的顏色變淺或去除雜色。
3.8.3 浸蠟 waxing 將蠟浸在珠寶玉石表層的縫隙中以改善外觀。
3.8.4 浸無色油 colourless oiling 將無色油浸入珠寶玉石的縫隙以改善外觀。
3.8.5 浸有色油 colour oiling 將有色油浸入珠寶玉石的縫隙以改善外觀。
3.8.6 充填處理(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它聚合物等硬質材料充填)filling and impregnation (glass filling、plastic filling or polymer filling or filling or filling with other harden materiral) 用玻璃、塑料或其它聚合物等硬質材料充填多孔的珠寶玉石或珠寶玉石表面的縫隙、孔洞。
3.8.7 染色處理 dyeing 使致色物質滲入珠寶玉石,達到產生顏色、增強顏色或改善顏色均勻性的目的。
3.8.8 輻照處理 irradiation 用高能射線輻照珠寶玉石使其顏色發生改變。輻照后,常附加熱處理。
3.8.9 激光鉆孔 laser drilling 用激光束和化學品去除鉆石內部深色包體。所留下孔洞稱為激光孔。
3.8.10 覆膜處理 coating 用涂、鍍、襯等方法在珠寶玉石表面覆著薄膜,以改變珠寶玉石的光澤、顏色或產生其它特殊效應。
3.8.11 表面擴散處理 surface diffusion 在高溫條件下使致色元素進入珠寶玉石的淺表層,產生顏色和(或)星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