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滬上知名玉石專家錢振峰介紹,古玉作偽一般有煙火熏色、顏料浸煮、強酸腐蝕等手段,作偽方法也在不斷翻新,現舉幾例以提高消費者的鑒別能力。
1.偽造血沁法
偽造血沁的方法很多,一種是將仿制之玉放在火中燒成紅色,再將活犬或剛死的犬腹部開一個深口,趁玉器正熱時放入犬腹中,然后將犬埋在地下,幾年后取出,形成的紅斑血沁和真的一樣,此謂“狗玉”或“狗肚玉”。也有將玉放進割開的活羊腿里,再把傷口縫好,幾年后取出,玉上自然也帶上了血沁,此謂“羊玉”或“羊腿玉”。還有的用豬血與黃土和成泥,放在大缸中,然后將玉埋在里面,時間一久,玉上就有土咬、黃土銹、血沁等痕跡。
以上是用動物血偽造古玉上的血沁。此外還有其他辦法,如將仿古玉放在火中燒之,等熱時取出,抹上血竭或其他紅色顏料,涼后再燒、再抹,如此反復多次,直到顏色沁入玉中。或用血竭、紫草、透骨草各數兩,和玉一起放入罐內,罐中加水后煮之,幾天以后顏色就沁入玉中。只是這種玉的表面會有浮光,必須用錯草將玉的表面錯去一層,再涂上川白蠟,把玩數日,才與古玉帶血沁者相似。還有的用血竭一兩,蜜陀僧一兩,硵砂數分,和在一起研成細末,放在罐內,再放滿脂油,靠在火旁。另把玉器放在杏干水里煮幾小時,撈出后放在油罐內,用微火煮之,幾十天以后,顏色沁入玉內,再抹去浮光,上一層川白蠟,就成功了。
不過,在今天的作偽者看來,以上古法未免過于麻煩,所以他們并不如法炮制,最簡單的辦法是將仿玉放在紅色顏料水中浸泡或燒煮一段時間,顏色就會沁入玉內形成“血沁”。
2.偽造牛毛紋法
將玉放在烏梅的泥灰水中煮上一天,然后取出,趁熱放在風雪中過一夜,或放在冰箱冷庫里凍一天,玉就會呈現像頭發絲細的凍裂紋痕;再把茜草汁加上少許朱砂,用竹枝點燃燒烤,或是把玉放在烏木屑或紅木屑里煨烤,紅色牛毛紋就出來了,此謂“風玉”。
3.偽造雞骨白法
將新玉用炭火煨烤,在炭火未冷卻時用涼水潑在玉上,玉取出后與受地火影響的古玉相似,呈雞骨白顏色。只是這種偽造出的“古玉”由于經過火燒,沒有了玉的溫潤透明的光澤,已同朽爛枯石一樣,毫無靈氣。
4.偽造陳墨黑法
用新玉制成器件后,用黑色的烏木屑或暗紅色的紅木屑煨烤,將石膏粉貼在想保留原有玉質的部位,其他地方都能沁上顏色,只有貼石膏的部位顏色進不去,其效果與受水銀沁的古玉相似。
5.偽造黃土銹法
用膠水均勻涂在玉器上,然后埋在黃土中,使玉器表面沾滿黃土斑。埋的時間愈久,所生黃土銹亦愈真。當前坊間地攤上尤多此類“古玉”,乍一看它們黃土斑斑,非常像剛挖掘出來的“土古”,有些形制很大,初入門者極易上當。
6.偽造土蝕法
一般出土古玉經過長時間的水土侵蝕,總會有局部被腐蝕的現象。現代作偽者為求速效,往往用硝酸澆于玉上,使其很快腐蝕。由于所澆部位不一,便會形成局部被蝕的效果。
7.油提法
用火把油燒至90℃左右,用繩子系在玉上吊著,使其一部分浸在油中煎炸,幾天后煎炸處有了顏色,再煎其他部位。煎的時間或多或少,部位或大或小,這樣可使顏色深淺不同。只是此等古法耗時長,今人都已舍棄不用,而大都用火熏之,使玉的表面掛有黑斑一層,即足可欺世。
8.叩銹法
此為古代偽造土銹的辦法。相傳乾隆年間,無錫阿叩作毛坯玉器,用鐵屑絆之,再用熱醋淬之,然后放在潮濕的地里。十幾天后再埋入人來人往的大街下,過幾個月后取出來,則玉為鐵屑所浸蝕,遍體桔皮紋,紋中的鐵銹呈深紅色。用水煮后顏色會變暗,且有土斑,其中灰土不容易退去,極似古玉。
9.偽造黑斑法
用水將玉煮熱后,架在鐵篦之上,用火燒之。邊燒邊在玉上涂抹蠟油,不受時間限制,直至黑斑形成為止。或是用浸濕的舊棉花包好,用柴火燒之,棉花干時用水澆之。等到黑色入骨而不是浮在表面,也不發白,黑斑就造成了。狡詐的作偽,形成黑斑僅占玉身的三分之一,欺騙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