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主要指和田玉。考古發(fā)現(xiàn),3000年前的商代,和田玉已進入中原,并逐漸成為制玉的主要用材。其他如南陽玉(獨山玉)、藍(lán)田玉、岫巖玉等,雖在傳統(tǒng)玉材中也占一定位置,但從質(zhì)色上看均不能與和田玉抗衡。
在礦物上,和田玉屬軟玉,透閃石為主要礦物成分,毛氈狀結(jié)構(gòu),細(xì)膩柔韌,硬度達(dá)6.5左右,比重(密度)2.9左右,較一般石材重,手掂有沉感,表面溫潤,光澤柔和,平均折射率1.62,有別于其它玉材。依顏色不同,它可分青、青白、白、墨、糖玉等,以羊脂白玉最為名貴。糖玉是外裹有一層似紅糖的顏色,俗稱“糖包玉”,與氧化形成的皮色有異。玉色變化與氧化鐵含量有關(guān)。
和田玉有山料、仔料之別。山料為開礦所得的原生玉材,大料較多,但質(zhì)地較為干澀。仔料是山料經(jīng)風(fēng)化后由流水等沖落下來的次生玉材,多積聚在河床等處,料小堅致瑩潤,較山料高出一籌,價格亦相差不小。一般人多看重仔料,但價高料少,尤其上品的特等仔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與和田玉較為接近,或常用來仿冒的有青海玉、俄羅斯玉、京白玉、水白玉、昆侖玉、料器等,色澤多為白色。青海白玉、俄羅斯白玉礦物成分同和田玉類似,但顏色偏灰,光澤較弱,較“嫩”,不夠滋潤。京白玉屬石英巖,粒狀結(jié)構(gòu),光澤強,比重略輕,完全區(qū)別于和田玉。水白玉是南陽玉的一種,屬斜長石,玻璃光澤,很透,手掂較輕飄,地攤上多見。昆侖玉為蛇紋石質(zhì),光澤較暗淡,透明度較好,質(zhì)地較軟,比重小。料器是玻璃制品,一般色澤均勻,光澤強,內(nèi)有氣泡,比重小,硬度低,較易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