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泡茶并不難,難就難在使用過程中,既能泡好茶又能養(yǎng)好壺,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用紫砂壺泡出好茶的小訣竅!
溫杯
溫杯 ,是安全使用紫砂壺的一個前提(特別是冬天,注意,千萬不能用燙水!)
先用溫水注入壺內(nèi),讓壺體先適應溫水,再就是讓壺的氣孔吃滿水,故而讓壺體被水撐起骨架,增加壺的張力以免壺溫上升過快造成壓力外泄無法分解而撐壞身桶。等壺適應了溫水,然后在上開水就沒問題了。
茶量
取茶量并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茶葉太少的話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則茶味過濃,一般來說100毫升左右大的蓋碗,放5-7g干茶,能夠充分體現(xiàn)一款茶的特質(zhì),當然不同的茶葉,投茶量也就各不相同,如:
綠茶 普遍來說,綠茶是公認為所有茶類中最為鮮嫩的茶類,且經(jīng)過揉捻,浸出物出來得塊,紫砂壺沖泡的時候,放差不多剛好覆蓋滿壺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紅茶 紅茶分為大葉種茶和小葉種,像祁門紅茶是小葉種紅茶,而云南紅茶則是大葉種,大葉種的葉片較大,占的體積大,所以泡茶時的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更多。常喝國外紅茶的朋友,很多時候喝到的是紅碎茶,由于紅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減近一半。
烏龍茶 烏龍茶的種類、類別非常多,但還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為條形和球形,條形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紫砂壺容量的1/6到1/5,球形則蓋過紫砂壺底部大半就可以了。
緊壓茶 緊壓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紫砂壺容量的1/6。有些緊壓茶比較緊, 密度較大 ,所以可以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微調(diào)。
白茶 由于白茶沒有經(jīng)過揉捻,僅僅是鮮葉采摘后經(jīng)過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類,所以干茶普遍較輕且蓬松,投茶量會比較大,散茶約占紫砂壺容量的1/5或1/4;白茶餅的話,差不多占紫砂壺容量的1/6就可以了。
水線
水線 ,就是注水方式,常見的有四種:高沖、高吊、低沖、低吊,注水點還分螺旋形注水、環(huán)圈注水、單邊定點注水、正中定點注水等...
水線的高低、快慢、疾緩、走勢、粗細都會影響茶湯的口感,分別影響著茶湯的溫度、濃淡、協(xié)調(diào)度、均勻度和飽滿度。
有些茶因為強調(diào)湯感,其茶本身內(nèi)涵物質(zhì)豐富,咖啡堿含量高,所以對沖泡手法要求較為獨特;注水時沿杯壁定點注水,避免擊打茶葉,出湯時也應避免出湯過急(一方面是為了獲得稠厚的湯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堿過度析出,使得茶湯過于苦澀)。
水溫
水溫是首當其沖的泡茶關(guān)鍵,但每種茶都有最適合它的溫度,如:
綠茶 一不能用太燙的水,讓茶湯變苦變澀,但又不能太低,使茶葉的香氣激發(fā)不出來,一般常用的是85℃的水,可能會根據(jù)實際的情況作出微調(diào);
烏龍茶 球形烏龍由于形狀特殊,茶葉展開比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溫潤泡把茶葉舒展開來。這種半發(fā)酵的茶,用熱水沖泡會強烈激發(fā)它的香氣和滋味,特別是高山烏龍,一定要用沸水沖泡,用溫吞的熱水沖泡簡直可以稱作 浪費 ;
緊壓茶 緊壓茶有 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扣蓋泡 的說法,原因是 年紀較輕 的緊壓茶發(fā)酵度不高,蓋上蓋子會像綠茶一樣把茶湯悶壞,而三年以上的緊壓茶因為后期自我發(fā)酵則不存在這個問題。(來源:紫砂中國,圖來源: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