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能在紫砂壺內的底部,見到一種由中心向四周呈發散狀,如太陽光芒線的泥痕,稱之為 太陽線 。
不論是模具壺還是手工壺,壺身成型后,壺的內壁表面都會因受力不均而出現凹凸不平,或毛毛躁躁,為使內表面光滑平整,陶手們必定會使用工具去進行整理,此操作常被稱為 推墻刮底 ,使用的多為竹制工具,竹片在泥片表面劃過,最終形成了 太陽線 。
所以有些壺友說能通過內部 太陽線 來判定全手、半手,這是不準確的。
什么是 推墻刮底 ?
推墻刮底 是從大彬時代延續至今的。刮底的目的,是為了刮掉壺底的接片殘留的脂泥痕跡和接片的不平整,也有一些是為了裝飾,或刮掉內壺壁上不均勻的收縮紋,但刮底往往是不可能刮的很干凈,更不能刮的太深,否則用力過度會將身筒頂的變形。所以刮底一般只要能夠達到效果就好。
全手工制一把壺,使用的工具真會上百種嗎?一般的一把光器壺,制成大概需三四天。如果只用五六十樣工具,也能做出來,但是做不出使用上百種工具的那個 味道 徐漢棠做一把 掇只 壺,連圖章在內,使用的工具多達118件。
像 轉盤 ,要分大小,壺身用大轉盤,壺蓋用小轉盤。像 勒子 ,壺肩用一種,壺肚用 種,壺底用一種,轉折的地方也要專門用一種。 篦子 、 明針 等也是這樣,每一處線條都有對應的工具。同一個壺,做的過程中干濕度有變化,壺身會收縮,線條變了,用的工具也要變。工具都是自己做的,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如果馬馬虎虎的話,細節的地方就表現不出來了,對藝人來說是個大忌。(來源:紫砂壺韻,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