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紫砂原料加工成可以直接使用的成品泥,需要經過選料,風化,粉碎,篩分,提純,陳腐,練泥等多道基本工序。
我們首先來說選料,選料是決定紫砂泥料品質的關鍵環節,因紫砂材質內外不施釉,泥料的純凈與否,將直接影響燒成后的作品的色調和器表質感。
在選料時,先把不同種類的礦料逐一歸類,礦料分的越細致,越有利于具體體現礦料的本質特性。然后剔除礦料中比較明顯的雜質物,如廢土,夾石,銹片等,再把礦料攤開曬在露天堆場稍事風化。因紫砂礦料通常呈層狀結構,經選料后的大塊礦料中間仍可能夾有銹夾片,石質物等雜質,故必須待其稍事風化,松散成小塊狀后,再經手工認真揀選,在風化之前先進行揀選,可以防止某些雜質物在風化過程中碎裂溶化。
選料完成后我們就要來說風化了,風化是將精選后的紫砂礦料堆放在露天泥場,任憑長期日曬,風吹,雨淋等,使礦料在有氧分的條件下吸足水分,伏去火氣,自然裂解,既可以形成腐殖酸,使泥性純良,還可以增加礦料自然細度,有利于粉碎加工。并且由于雨雪的溶解作用,可洗去礦料中的一部分可溶性鹽類物質,提高泥料的燒成耐火度,以及外觀色澤純凈度。
風化最好是歷經冬夏兩季,冬天主要起分散崩裂作用,夏天主要起類似悶料作用以增加礦料腐殖酸形成。礦料風化的時間越長,風化過程就越徹底。
(朱泥礦料因基本能溶于水成泥糊狀,為保留礦料中的顆粒比含量,一般不進行風化處理,而是通過熟泥長時間的陳腐來改善泥料性能。)
經過風化后的紫砂礦料,需要粉碎到具有一定顆粒比細度的均勻粉料,才能致密胚體促進物化反應,達到成型要求并降低燒成溫度等。
紫砂礦料的粉碎為了防止鐵污染,通常采用硬石質石磨,輪碾機,石磙等,少量也有使用棒槌搗碎等方法,石磨粉碎比較大,研磨出料的粒度較圓且含有一定量的粉塵比例,具有非常好的顆粒組成。這也是石磨常用于加工高檔紫砂泥料的主要原因。
粉碎完就要篩分了,使用各種標準篩,將粉碎過的紫砂材料分離為顆粒大小均勻的若干部分,以保證粉料的均勻性,達到各種成型工藝的要求。粉料中較大顆粒被分離出來重新進行粉碎,或者用于紫砂器更具個性化的應用,如調砂,鋪砂工藝等。
篩分又分干篩和濕篩兩種。紫砂粉料大多采用干篩的方法。經過球磨或攪拌后的泥漿,則采用濕篩的方式進行篩分,早期篩分基本是手工完成,現在大多采用搖動篩,回轉篩,振動篩等篩分機來進行篩分。
接下來就要提純紫砂泥了,紫砂泥料中的雜質,很大一部分是含鐵雜質,有的來自礦料,如黑云母,普通角閃石,礠鐵礦,褐鐵礦等,有的來自制備過程中機器的磨耗,如金屬鐵氧化鐵等,其中有的鐵質在燒成后會影響外觀色澤凈度,甚至在器表產生斑點,因此除鐵是紫砂原料提純的關鍵步驟,也是提高紫砂器外觀純凈度的重要途徑。
礦料中含鐵雜質應盡量采用選礦法去除,選礦不能除去的可采用磁鐵進行分離。磁鐵的磁化能力對不同的的含鐵礦物游走著不同的磁化效應。通常磁選只能除去強磁性礦物,如金屬鐵,磁鐵礦等,而有些弱磁性含鐵礦物如菱鐵礦,黃鐵礦,黑云母等較難去除。
磁鐵分離有干吸和濕吸兩種,干吸用于分離粉料中的鐵質,由于礦物與磁鐵間存在間隙,只有在薄層料流的情況下對強礠性鐵礦物有效,因此磁選效率不高,濕吸用于分離漿料中的鐵質。由于采用過濾式方法,泥漿通過磁鐵時呈薄層細流狀,除鐵效果較好,泥漿比重最好能控制在1.7以下,比重流量越小,除鐵效果越好,量少的漿料還可以用磁鐵在漿料中不斷攪拌的方法除鐵,現在有一些紫砂原料在除鐵時,不嚴格按照物理方法去除鐵質,而是采用強酸溶劑等去除原料中的鐵質,這樣不僅有損泥質,而且殘留的酸性溶液對人體也有傷害。
原料的提純需要對原料礦物組成的不同特性來分析,在不改變泥質泥性的同時,采用一些科學合理的工藝。例如有的含鐵雜質不達到燒結溫度的上限一般不會顯露出來,我們可以在不影響紫砂器外觀色澤的前提下,在燒結溫度的范圍內適當降低燒成溫度,盡量減少雜點的產生。(來源:紫砂茶器與茶文化知識,圖來源:網絡)